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ODP,ODS
|
|
|
发布时间:2014-01-28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5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如何计算ODP ODS
|
|
|
发布时间:2014-01-28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3
|
资料类别:市场分析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人们把破坏大气臭氧层、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目前认为ODS包括下列物质:CFC、哈龙(Halon)、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以及HCFC、HBFC等 。根据ODS物质破坏臭氧层能力的不同,为了便于衡量,科学家根据科学试验为这些物质建立了破坏臭氧层潜能值即ODP值。CFC-11的ODP值为1.0。
包括:CFC、HCFC、Halon哈龙、HBFC、HFC、PFC、CHCs、Bromomethane甲基省(溴甲烷)
国际组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该《议定书修正》规定了15种氯氟烷烃(CFCs)、 3种哈龙、40种含氢氯氟烷烃(HCFCs)、34种含氢溴氟烷烃(HBFCs)、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和甲基溴(CH3Br)为控制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也称受控物质。 氯氟烷烃(CFCs)。此类化合物自1928年人类首次合成后被以多种方式使用,冰箱、空调制冷剂、气雾剂制品中的推进剂(CFC11、CFC12)、生产靠垫和垫子的软发泡剂、印刷线路板和其它设备的清洗剂等。 含氢氯氟烷烃(HCFC)。此类物质是CFCs的一种过渡性替代品,HCFC因为含有H,使得它在底层大气易于分解,对O3层的破坏能力低于CFCs,但长期和大量使用对O3层危害也很大。
|
|
|
ODP臭氧消耗潜能值ODS消耗臭氧层物质GWP温度
|
|
|
发布时间:2014-01-28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1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ODP臭氧消耗潜能值ODS消耗臭氧层物质GWP温度
|
|
|
发布时间:2014-01-28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2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ODP,ODS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2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计算ODP ODS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2
|
资料类别:市场分析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人们把破坏大气臭氧层、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目前认为ODS包括下列物质:CFC、哈龙(Halon)、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以及HCFC、HBFC等 。根据ODS物质破坏臭氧层能力的不同,为了便于衡量,科学家根据科学试验为这些物质建立了破坏臭氧层潜能值即ODP值。CFC-11的ODP值为1.0。
包括:CFC、HCFC、Halon哈龙、HBFC、HFC、PFC、CHCs、Bromomethane甲基省(溴甲烷)
国际组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该《议定书修正》规定了15种氯氟烷烃(CFCs)、 3种哈龙、40种含氢氯氟烷烃(HCFCs)、34种含氢溴氟烷烃(HBFCs)、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和甲基溴(CH3Br)为控制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也称受控物质。 氯氟烷烃(CFCs)。此类化合物自1928年人类首次合成后被以多种方式使用,冰箱、空调制冷剂、气雾剂制品中的推进剂(CFC11、CFC12)、生产靠垫和垫子的软发泡剂、印刷线路板和其它设备的清洗剂等。 含氢氯氟烷烃(HCFC)。此类物质是CFCs的一种过渡性替代品,HCFC因为含有H,使得它在底层大气易于分解,对O3层的破坏能力低于CFCs,但长期和大量使用对O3层危害也很大。
|
|
|
ODP臭氧消耗潜能值ODS消耗臭氧层物质GWP温度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学习ODP,ODS,GWP,TEWI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4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指某一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在100年的时间内导致地球变暖的潜在能力。CFC类制冷剂的GWP一般很高,HCFC和HFC类制冷剂则有的高,有的低。东京协定根据GWP对制冷剂做了进一步的限制,确定了6种温室效应气体。HFC也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气体中。
ODS物质在大气中都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表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增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为了表示和比较各种ODS气体对气候变暖的能力大小引用了全球变暖的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以CO2为基准比较物。
注:GWP值根据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1992资料C02=1,时间区间为100年。
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国际上现在将各种物质破坏臭氧层的潜在能力用ODP来表示,以R11的ODP是1.000作为基准。CFC类制冷剂(比如R12)都有很高的ODP,HCFC类制冷剂(比如R22)的ODP比较小,HFC(比如R134a)、FC类制冷剂则ODP为0。《蒙特利尔协议》规定禁止使用ODP过大的制冷剂,并给出了禁用的时间表。我们所熟知的R12就因为ODP太高,而被完全禁用;R22的ODP是0.034,属过渡性制冷剂。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ODP,ODS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6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各类产品,包括致冷剂、发泡剂、抛射剂、清洗溶剂、灭火剂、灭菌剂等产品
2 术语和定义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
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氟氯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四氯化碳、甲基氯仿、部分含氢氯氟烷(HCFCs)、含氢溴氟烷(HCFCs)和溴甲烷等。
消耗臭氧潜能值(Ozne depleting potential 简称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 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
|
|
消耗臭氧层物质基本知识
|
|
|
发布时间:2014-01-27
|
所属分类:
其他未分类
|
|
下载次数:
2
|
资料类别:技术文档
|
相关品牌:
中科检测
|
|
|
一、什么是臭氧层
? 臭氧(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气体
? 由氧气分子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而成
? 臭氧层是由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子组成
? 臭氧层象个大气泡环绕着地球
? 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二、臭氧层的形成
? 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并分解形成氧原子;
? 氧原子与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 臭氧可吸收阳光而分解,也可与氧原子结合变成氧分子
? M为反应第三体,它们是氮气和氧气分子
三、臭氧层的作用
? 保护作用
吸收300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中波UV-B(290-320nm)和全部短波UV-C(<290nm)
? 加热作用
吸收紫外线转化为热能
? 温室气体的作用
臭氧减少会产生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将地球上臭氧压缩至1个大气压,其厚度仅3m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