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密测量机市场的趋势和变革在模具行业的测量领域,占半壁江山以上的还是接触式测量。整个测量行业要分几条路来发展,比如在测量精度、测量速度和测量方式等各方面专其所长,优先发展。
非接触式测量会取代传统测量,这个趋势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多长时间不好说。
非接触式测量其实很早就有,但那时候价格太高,不太适合中国国情。现在接触式测量机遍地开花,包括大企业很难再找到利益点的产品,大中小等测量企业都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所以非接触式测量就逐渐被炒热了。这是大公司利益点的一种渲染,实用性还不是很大,因为我们现在主要还是针对机加工企业。尽管市场竞争激烈,每种产品却都有自己的生存面,虽然国外的很多大品牌都全都涌入中国,但我们依然可以生存,因为市场在扩大,各有各的生存点。在模具行业的测量领域,占半壁江山以上的还是接触式测量。工业GPS,也就是所谓的雷达测量,目前是一种很新的测量方式,但是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说很多厂家建厂时已经将其嵌入厂房,但是实际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非接触测量很早以前应该是发展得很好了,因为测量机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软件的发展。测量的主流还是接触式测量,因为它的精度最保险,目前的市场还在扩大,它的发展势头还很强劲。按国际惯例,7台数控设备配备一台测量机,这样对产品的控制才能达到标准,可是中国国情不是这样。比如浙江某个摩托车制造公司,几十台加工设备配备一台测量机,现在有所改善,但是还是达不到配备比例。所以,中国的市场缺口非常大。但是寻求利益点很难,只能寻找差异化。整个测量行业要分几条路来发展,比如在测量精度、测量速度和测量方式等各方面专其所长,优先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与欧洲差距有其历史原因,比如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没有配备标准化的历史等。
对于整个模具制造业来说,测量机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有时候甚至可以没有。测量机到底在模具制造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首先要看制造的模具,其次看制造模具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我个人认为。同样是仿制,如果测量机和软件选择的好,就会和被仿制对象更加接近。如何提升模具制造业,从测量机角度来说,我认为还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把测量精度和水平提高,把软件功能提高,把服务质量做好。另外,我们应该多在模具发达地区,比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办讲座,宣传提高用户的测量意识,讲解测量机在模具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只有意识提升了,真正采用测量机了,才能真正提高模具制造业的水平。现在中国的测量机意识还很淡漠,质量意识还不是很高,一些厂家买测量机纯粹是因为他的客户逼着他们去买。提到仿制和反求,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讽刺为“中国特色”,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认为无论是光学的还是接触式的还是流行的线扫描,目前测量机这块是模具制造业提升的办法,因为中国的设计能力更难短时间内提升。现在市场在飞速膨胀,测量设备的存在一是“面子问题”,客户会觉得你的质量保证很到位;二是确实让用户感觉到了减少残次品的产生,用户的质量意识已经在提升。
测量在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日本把三坐标测量机和卡尺和千分尺归结到一类,都属于简单的测量设备。测量机就是一个头和尾的作用,头的作用就是反求,模具的仿制,是一个抄数机,这就是所谓的“测量”概念。放到尾就是检测。现在我们常说的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就是一台三坐标测量机,一台工作站结合一台加工中心。我认为不需要把测量机复杂化,这样会造成大众的神秘化,并不有利。我们希望市场能达到一种透明化。比如测量机本身放在一个温度很稳定的环境里,正常情况下对材料的影响不是很大,可是很多用户在购买时会片面地去强温度实时补偿的问题,这可能也是某些厂家的宣传方面的噱头,相对我国目前的使用水平,还没有普及到将测量机设备放在温度变化极大的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地步,个人认为,国内测量机行业一支独大,对中国测量机行业的发展并不有利。 测量是推进模具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测量机制造企业在模具工业新时代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模具制造业和三坐标测量机的关系不得不提的是曲线曲面的检测和测量。
因为三坐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曲线曲面,包括摩托车、汽车,甚至航空航天业,比如一级光滑二级光滑甚至三级四级光滑,这就要求曲面非常的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曲线,但是它们同样达到相同的光滑度,这就不是1+1=2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约等于或者包容性,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所以测量机需要智能化。比如两点之间就是差两微米或者两丝,但是这个点所在的曲线和标准曲线同样光滑,同样符合,这样就涉及到怎样智能化去解决。另一个问题是实际的检测方法,这也很难做到。比如,当测一条曲线的时候,要从法矢采点,只有从这个方向才能正确地把曲率测出来,可是现在的曲线都是变曲率的,测量机很难做到每次都能保证法矢的方向,所以现在实际上都是模糊测量。测出来的东西跟实际的有一些差别,实际上很多曲线的点测量机是测不到的,因为点是无数的,需要软件去光滑,所以软件的智能化需要大力发展。硬件的发展包括测头、控制系统等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可是现在我感到比较不可理解的一点是,所有的厂家都在做其他方面的一些概念,而软件智能化的发展基本停滞不前,真正把软件的智能化问题解决了,那才是做实事的。
现在又提出来一个新的概念:把测量的中心放到用户身边。
现在所谓的概念太多了。在中国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市场并不是随着客户的需求走,而是随着厂家提出的概念走。比如国内某个测量机厂家,是比较引领测量机潮流的,之前提出的高速运动,扫描,斜量,航空铝材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因为它强大了,就可以在媒体上,在用户交流会上大力宣传这样的概念和自己的优势,而避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户作为一个弱势,不是很理解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就会马上形成一种追随心里,另外的第三方也掌握了相同的技术,但是因为声音小,强大的一方就成为了主流。
中国的测量机市场,肯定要经历一场洗牌,我们都要有这个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