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一条巨龙飞舞在南湖广场上空。龙头下红底黄字的标语格外醒目:祝襄樊人民节日快乐。这巨龙是一条长达365米的“龙头蜈蚣”风筝,放风筝的汉子叫吴山福。可能许多市民不知道吴山福的名字,却认识他手中操弄着的风筝,甚至还有人知道这风筝的名字叫“中国龙”。每逢喜庆之日,“中国龙”都会飞上蓝天,把吴山福的祝福带给生活在襄樊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10多年前,由于所在的企业不景气,当过工程师的吴山福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岗位。当时他已经年近半百,加上父母年迈,于是没有选择外出谋生,而是留在襄樊玩起了风筝。吴山福早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科大),毕业后曾长期在一家三线工厂上班,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玩风筝当然也是玩它个认认真真。你若和他聊起风筝来,耳朵里听到的是空气动力学原理。他不仅会说,而且还会做,他的风筝都是根据襄樊本地的气象条件制作的。他说大家都知道潍坊的风筝很有名,但拿到襄樊来放就有些不适应,因为那些风筝适合在风力较大的沿海地区放。所他每次做出一个新品种的风筝,都要在试放之后,调整平衡、拉线角度和材料软硬等再定型。
这些年里,吴山福亲手制作的风筝有成百上千。这么多的风筝都是给自己玩吗,当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这些风筝首先是要拿来卖的。前些年,吴山福和妻子宋玉清在樊城人民广场开了家小小的风筝店,出售自己用废旧挂历纸制作的风筝。夫妻二人琴瑟相调,夜晚一人设计图案,一人裁剪扎制;白天一人在广场上放飞风筝吸引观众,一人在小店里照料生意接待顾客。渐渐地走出了下岗后的困境,也把欢乐和享受带给周围的人。有一次,吴山福正在放风筝,听身边一个操广东口音的小伙子说襄樊没有好风筝。当即便将自己的风筝递过去说:“你试试我的风筝,不好不要钱。”几天后,那小伙子找到吴山福的店里,不仅付了风筝钱,还另外买了两个风筝,满意而去。您瞧这事做的,还真有点“爱市主义”的味道。
也许正是有了这“爱市主义”的情结,吴山福玩风筝眼睛可没光盯在钱上。大家时常见到的 “中国龙”是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扎制的得意之作,这条龙由365个小风筝连接而成,全长365米。吴山福制作这条龙是受了那首“一年有365个祝福”的流行歌曲的启示,他说要送给襄樊人民每天一个祝福。每逢喜庆之日放飞这条龙,龙首下都悬挂着一条吴山福自己掏钱制作的条幅,条幅上的内容也是随时更新。除了节假日的祝福外,遇有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飞船升空这样的大事和襄樊本地的重大活动,“中国龙”都会带着“贺辞”飞上蓝天。吴山福放飞“中国龙”还有个习惯,每次都要顺便带上一些小风筝,如果有人高兴了,可以拿起来就放,玩过之后再原物奉还。这样在给市民休闲时送去了欢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风筝的知名度。如今市里组成大型群众活动或者是一些商家举办庆典也总有人请吴山福去放风筝,这是他最初玩风筝时所没想到的,便无论是公益活动还商业活动,只要能增添现场的欢乐气氛,吴山福都是十分乐意地认真去做。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