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我国轻型汽车目前采用的是国Ⅲ标准,2011年将启动国Ⅳ标准。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汽车增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国Ⅳ标准,意味着带增压器的新车型要配装经过技术提升的增压器,从而给增压器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国内外增压器企业你争我夺,竞争激烈。
增压器行业热度升温
高效、节能、环保是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后,国内柴油发动机企业在产的产品采用了新型燃油泵、高压燃油喷射、废气再循环、增压及中冷等先进技术。为达到国Ⅳ排放标准,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截面的增压中冷、冷却式废气再循环、多气阀技术及可变进气涡流等技术将得到应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这些先进技术为我国柴油发动机尤其是增压技术提供了借鉴。同时,国外知名增压器企业强势进入中国,使增压器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先进增压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我国增压器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水平。”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车用涡轮增压器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假设2015年国内汽车产销达到200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0%,达1400万辆;商用车占30%,达600万辆。如果乘用车配装增压发动机的比例达到20%,即增压车型280万辆,商用车配装增压发动机的比例达到55%,即增压车型330万辆,国内增压发动机装机需求可达610万台。据推算2015年,我国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对增压器的需求在400万台左右。两项合计,国内增压器的总需求量在1000万台左右。”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朱智富博士分析道,目前国内增压器市场的基本格局,是自主品牌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正在向高端市场进军。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缩小。合资品牌产品的优势在于可靠性好,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努力缩小技术差距。另外,自主品牌企业与合资品牌企业之间还存在品牌影响力的差距,这也是主机厂在高端机上首先选择国外品牌的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企业在崛起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共销售涡轮增压器360万台。国内配套主机用量约200万台,其余用于售后市场。从厂家的市场份额来看,国际巨头在中国的独资、合资企业生产154万台,其中,霍尼韦尔(上海)公司60万台,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公司52万台,江苏石川岛播磨增压器有限公司10万台,博格华纳(宁波)增压器公司22万台,上海菱重增压器公司10万台。2009年,湖南天雁、山东富源、寿光康跃、宁波天力4家企业共生产增压器100万台,其中天雁以39万台位列,富源28万台,康跃22万台,其他涡轮增压器厂提供106万台。
从产销数据看,湖南天雁是国内自主品牌增压器企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该公司增压器产能为40万台,柴油发动机增压器已大量配套,汽油机增压器已成功开发,并向国内配件市场少量供货。“2009年,我公司销售增压器39万台,市场份额约为11%,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霍尼韦尔和康明斯,在自主品牌企业中排名,为玉柴、大柴、锡柴等主机厂配套。”该企业人士说。
“寿光康跃2010年已超额完成产销任务,我们的产品以柴油机增压器为主。汽油机增压器自2005年就已开发成功,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进入主机配套市场。”朱智富说。与康跃情况相同的还有宁波天力增压器有限公司。
宁波天力公司副总经理王亮珍告诉记者,2010年销售增压器约14万台,比2009年增长40%左右。“汽油机增压器我们也研制出来了,但国内汽车厂家对我们还是有点不放心。”他显得很无奈。
外资企业抢占高端市场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双双超过1800万辆。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提升,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国家出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增加汽车销量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国外很多增压器生产厂开始瞄准中国市场,采用独资或合资的经营方式在中国立足。如美国的霍尼韦尔、博格华纳、伊顿、康明斯,日本的石川岛播磨、三菱以及德国的马勒等。
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来自于国外总部,品种形成了系列化,技术储备超前,经营机制灵活,生产设备精良,具有品牌优势,已抢占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在中端市场与国内企业竞争异常激烈。马勒和博世最近合资成立一家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涡轮增压器,批量生产已于近日开始。据悉,该合资公司正筹备在中国建厂。这些都给我国增压器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同时给自主品牌增压器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外资企业在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战略已开始显现成效,国内乘用车涡轮增压器配套市场基本已被外资企业占据。如博格华纳、霍尼韦尔、霍尔赛特、石川岛播磨等占有90%高端市场份额。
近日,博格华纳在天津宣布,将为JCB动力系统2012年上市的Diesel?鄄max4.4升发动机提供废气阀门和可变几何截面(VGT)涡轮增压器。如进展顺利,这家进入中国涡轮增压器市场的外资公司,将凭借其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开展更多业务。霍尼韦尔汽车零部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与广汽菲亚特签署协议,2012年,将为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供应涡轮增压器。德国大陆集团、美国福特、德国博世等公司,也在试图提高中国市场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