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0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
就业压力沉重
蚁族”的大量涌现,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导致对生产线工人的需求远大于对大学生的需求)、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等,单从供需方面来看,连年扩招导致严重的大量供给,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最直接的动因
日益增长的应届生队伍对每年的就业市场都是一股沉重的压力。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最近几年迅速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岗位数量远远落后于这一数字。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始终在70%上下浮动,这就意味着每年仍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的时间找到工作。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00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雪上加霜的是,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直接导致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
本就面临着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困难,这里的不对称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间、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更直接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上。当务之急是要用各种手段让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创造“蚁族”更多发展空间。
    
寻求灵活派遣
近期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解冻”他们的招聘计划。单就任仕达一家机构而言,第三季度内从企业接到的委托招聘的岗位数就已经超过了4000个。    
另一方面,还有更多的企业处在观望阶段,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一下子释放出大量的固定岗位,在宏观环境只是转暖的情况下也是勉为其难。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尝试选择“弹性用工”,例如直接按项目聘用;而更多企业则向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寻求“灵活派遣”服务——在劳动力需求高峰期从专业机构“租用”这些员工,等到高峰过后再退还给专业机构,由其调往其他有需求的公司继续服务。
弹性用工”模式,是采用市场机制的手段将企业原本犹豫不决的雇佣意愿“释放”出来,受益的不仅有企业,更有包括“获得工作机会”的“蚂蚁”们,同时也为社会民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其实在欧美国家,这种“弹性用工”模式早已是非常成熟的用工模式。在欧洲,任仕达服务的大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从“弹性用工”、“灵活派遣”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弹性用工”多一些实践空间呢,毕竟这有可能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手段之一。以上海人才、任仕达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在此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拒绝摩擦性失业
除了采用各种手段创造、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亟待解决的还有“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临时性失业,这种情况在“蚁族”中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就需要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搭建起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双向沟通平台,加速资源配置过程——利用他们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大量的(企业)客户资源,帮助“蚂蚁们”找到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和能够发挥能力的舞台。这绝不是搭建一个招聘网站就能够解决的,还对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合——作为招聘信息的整合者和传达者,人力资源机构需要将手中的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好,找到对应的高校资源,将企业的招聘动向传递给大学生,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求职方向;     
引导——人力资源机构需要具备在一个地区内甚至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导、调配人才流动的能力,以尽量维护各地大学生就业市场间的平衡发展;
匹配——利用专业的人才“匹配”技术和流程,加速供需双方的适配过程,减少人力资源闲置时间;同时大批量招聘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可观的成本。
    
有人将“蚁族”形容为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的第四个弱势群体。他们拥有良好基本素质和智慧,也不缺乏坚忍不拔、勇于奋斗的精神,比起“啃老族”,“蚁族”至少已经迈出可贵的步。即使在起跑线上稍为落后,但在几十年的职场马拉松中,更多的是需要稳定、持续的耐力。咬紧牙关,摆正心态,小蚁也能变雄兵!
 
更多咨询信息请关注全球的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WWW.RANDSTA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