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柳的特征与特性
1 竹柳的形态特征
竹柳为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乔木,高度可达23m以上,胸径1m以上。树皮老时黄褐色,深纵裂,幼时绿色,光滑。顶端优势明显,腋芽萌发力强,分枝较早,侧枝与主干夹角30~45度。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片长达15~22cm,宽3.5~6.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明显的细锯齿,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柄微红、较短。
2 生长条件对竹柳的影响
(1)光照
优良的速生树种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效率,以维持快速生长及树体高的纤维素含量。竹柳枝条全部向上生长,侧枝与主干夹角小,分枝均匀,树体形态比其它柳树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也更耐密植。竹柳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在生长期太阳日照不少于1400小时的地区生长迅速。
(2)温度
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竹柳的速生。竹柳生长期长,8、9月份也有较大的生长量,根据据南北方试种结果,温度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a.耐低温能力 竹柳苗能否安全越冬,不取决于极限低温,在于落叶前的木质化,落叶前高温转低温梯度不能太大。
b.耐高温能力,南方气温高于35℃时,如果日夜温差小于10℃,有可能出现热休眠现像,此期间苗木生长量下降,日夜温差大于10℃时,竹柳正常生长。公司在内蒙、宁夏地区试验证明,竹柳可长期耐零下30~35℃低温,但新梢或幼树尚未木质化时,部分易受局部冻害。第二年抗寒性显著增强,其生长量在高寒地区低于温度较适宜竹柳生长地区,在零下20℃区域,竹柳皆能正常生长。
(3)水分
竹柳耐水淹能力强,公司在长江流域试验表明,竹柳可忍耐两个月以上不过顶的深水淹,或浅水地造林全年泡水不至死亡,但生长量下降。而其它速生树种水淹一个月即出现枝叶枯萎等厌氧症状。土壤湿度适中竹柳生长迅速,而当土壤湿度降到40%以下时表现为生长潜力受到抑制,在有条件灌溉情况下,当土壤湿度降到30%以下时,就及时浇灌,以保证竹柳的正常快速生长。竹柳在湖泊滩涂、“四旁”庭院等土壤墒情理想、地下水位适中的地块种植优势明显。
(4)土壤
● 土壤肥力 竹柳喜土壤肥沃的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10%的地块生长迅速。
● 土壤结构 竹柳土壤孔隙度50%、透气、保水性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速度最快,沙土、黏土次之。
● 盐碱地 根据公司在山东东营,天津大港等地不同盐碱度试验表明:竹柳在PH值8.5以下,含盐量8‰条件下正常生长,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与同地区无盐碱地差异不大。在相同含盐量地块下,竹柳生长量取决于地块的营养元素的含量。在含盐量8‰-1.0‰虽然无明显不良表现,但试验范围有限,试验周期不长,从规模种植的安全可靠度考虑,还要进一步作大范围多试点和较长周期的试验观察。盐碱地含盐量会根据雨水,季节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在天津试验区,含盐量超过10‰的立地条件下也能生长。,而其它杨树品种,土壤含盐量在3‰、PH值在8以上时即影响成活率和林木生长。
3 竹柳的生长节律
竹柳在全国范围的适应性较广,栽培地区范围跨度较大,从南至北各地区气候条件存在一定差异,竹柳在各地的物候期约相差20~30天。竹柳全期生长型苗木,按竹柳的生长发育特点,将其全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萌动期
指芽开始萌发、展开到放叶。柳树的萌动期较其他树种较早,民间有“柳先杨后”的说法,竹柳的萌动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比杨树早约20天左右。
(2)春季营养生长盛期
自放叶嫩枝生长开始,到嫩枝加速生长,又快减慢止。初展的叶片小而薄,随着新梢的不断生长,新梢上不断展放新叶,新梢下部叶片面积迅速增大,嫩枝节间生长迅速,是竹柳的个生长盛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长速度迅速提高,有逐渐下降,叶片面积、株高生长迅速,而地径、胸径生长缓慢。
(3)夏季营养生长盛期
从主干加速生长,到开始封顶。嫩枝继生长进入缓慢期后,营养生长的又一次高峰期。这个阶段的生长特点是,胸径生长量显著增加,主茎和当年新梢的木质化程度明显增加,叶片与前一营养生长盛期后期的叶片相同,叶片大而叶色深绿,角质层较厚,进入封顶期后,主干下部枝条生长缓慢。
(4)越冬准备期
主干及侧枝封顶到落叶。秋末冬初,主枝自下而上,逐渐封顶,竹柳的下部侧枝较上部侧枝生长期短。枝条受这个阶段昼夜温差的影响,含水量逐渐减少,木质化程度加速。有利于越冬和来年的生长发育。后期开始落叶,首先落叶的是叶腋已萌发新枝的春生叶和长期被树冠荫蔽的下部叶,入冬后当年生新枝上的夏生叶开始脱落,竹柳进入主落叶期,树体停止生长。
(5)休眠期
树体叶片全部脱落即进入休眠期,竹柳进入休眠期后,其生命活动并未停止,其根系仍在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