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重卡如何走向世界?福田汽车给出的答案是:“携手世界卡车巨头戴姆勒借船出海。”这是中国车企针对海外市场成立合资公司。
16日上午,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福田汽车与戴姆勒集团的合资项目在北京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中国的商用车公司终于与全球产销量的卡车制造商、奔驰汽车的母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福田欧曼重卡将利用戴姆勒的奔驰高端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及全球运作经验和营销网络等全球化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俄罗斯、中南美洲、南亚地区等海外新兴市场。
63亿打造新“欧曼”
福田汽车与戴姆勒合资项目总投资为63.5亿元,注册资本56亿元,双方按照50∶50股权成立中重卡合资公司。其中,福田汽车以现有的欧曼业务可拆分资产经评估后的28亿元出资,戴姆勒以等值现金出资,合资年限为50年。
合资公司将生产福田汽车现有的福田“欧曼”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许可的排放标准和动力分别达到欧V和490马力的OM457重卡发动机。达产后,整车生产能力为10万辆/年,OM457发动机为4.5万台/年。
根据约定,福田汽车将保留“欧曼”中重卡产品专有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海外市场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戴姆勒将提供技术和专家支持,帮助合资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升级。
据了解,福田汽车是中国的商用车公司,2009年实现商用车产销量60万辆。其中,福田“欧曼”重卡8万辆。戴姆勒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卡车生产商,全球运作经验和资源丰富,并拥有世界的高端卡车及发动机生产制造技术优势,与北汽集团在乘用车和中重卡业务领域均有合作。
转型“福田全球”
宏源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于军华17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汽车行业,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与外资汽车巨头的合资合作几乎都是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外方成熟车型,在国内建立装配车间,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上海大众、本田等个别车企也有少量出口,但相对于内销,可谓“九牛一毛”。福田汽车与戴姆勒的“联姻”则掀开了中国汽车发展的新篇章,它的起点和目标都是海外市场。
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此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福田汽车正积力于全球化发展,由“福田中国”向“福田全球”转型。
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称,福田汽车和戴姆勒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福田汽车与戴姆勒联姻,不仅可以借势戴姆勒的品牌美誉度和技术实现全球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规避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外市场设厂时经常遇到的贸易壁垒和障碍,从而能够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占据海外市场。
对戴姆勒来说,其重卡产品价格偏高,不适应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而福田汽车在经济型商用车产品资源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将有助于戴姆勒公司凭借质优价廉的欧曼产品扩大在新兴市场的份额。
8年追逐
“与戴姆勒的合资前后经过了8年的磋商和努力,来之不易。”福田汽车相关人士透露。
2002年,福田汽车进军重卡伊始,就有意凭借母公司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的合作关系合资生产重卡。2003年,还未分家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曾与北汽控股签署过合作协议,生产中重卡,但后来受制于两家合资伙伴政策红线,被迫搁浅。
2007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家,再次开启与福田汽车的谈判。此时福田汽车的欧曼重卡已经一年一个台阶,产销量达到了5万辆,牢牢占据国内重卡的第二阵营,并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戴姆勒不得不加紧谈判进程,2009年1月,双方终于在柏林签署协议,规划2009年8月份成立合资公司,2011年底试生产,2012年年中整车投产。不过,直到最近,合资公司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第四次来华之际正式签约。
于军华认为,时机很关键。去年,中国重汽能让德国曼公司(MAN)转让的重卡技术,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同样,戴姆勒肯低下头,也与欧洲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困境的大背景有关。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贸易伙伴。默克尔来华访问也是希望能为中德贸易注入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