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拆解受污染土壤修复会有时
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再生金属行业的存在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市的有色金属资源几乎为零,却集聚了阀门、空压机、水泵、汽摩配等一批以有色金属加工和产品生产的产业群。 支撑这批产业发展的原料,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再生金属行业。
然而,再生金属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固废拆解所造成的污染却一直是媒体关注、批评的焦点,也是群众投诉的热点。上个世纪90年代,温岭、路桥等拆解业集中的区域,部分拆解户为了回收废旧金属等材料,无视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农用地为场所在野外焚烧、拆解废旧电缆及电子产品,污水、油污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农地堆放焚烧后的废渣等,造成了有机毒物对耕地土壤的严重污染。
那么,这些被污染的土壤能否得到恢复呢?市环保局固废管理中心主任林勤耕给出了肯定答复:能!
标本兼治的整治和修复方案是信心的来源。按照《台州市固体废弃物拆解业污染整治规划》和《台州市固废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实施方案》明确的修复目标,到2012年年底,被污染土壤修复达到农用地标准。
治标:被污染土壤已着手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前沿课题和新兴热点,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尚无十分成功的经验可循,而且治理成本非常高。
2009年,路桥区政府委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从路桥区固废拆解业与土壤污染实际状况着手,研究实施路桥区固废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了《固废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实施方案》,并多次组织专家对此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是路桥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能否解决污染问题是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事关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这让路桥区下定决心,开始“啃”固废拆解业土壤污染生态修复这块“硬骨头”。
路桥区固废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项目,是全省例实施土壤污染修复的项目,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审批。根据规划,路桥区将分两期实施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块的建设:一期于2010年年底完成,修复土壤面积7400平方米,完成污染土壤控制区块种植结构的调整,停止种植可食用农产品;二期于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完成修复示范区块12500平方米的土壤修复工作,全部达到农用地标准。
林勤耕介绍说,土壤修复主要采用生物技术,利用菌类和吸附性强的植物,将土壤中的高污染有毒物吸附出来,使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目前,路桥区已划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温岭市落实了土壤修复资金180万元。
治本:污染源已基本被切断
焚烧塑料的滚滚黑烟、堆积如山的电机残骸、沾满油污的废旧金属……这样的场景,曾经在路桥、温岭乡间随处可见,如今已基本匿迹。
场外非法拆解无技术含量,无环保设施,随意露天焚烧废电机、废电线电缆,随意倾倒拆解残余垃圾,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从2006年起,我市开始重拳出击,全面整治固废拆解业,场外非法拆解被集中清理取缔。
严防场外拆解反弹的工作力度一直在加大。温岭市和路桥区政府每年多次组织公安、城建、环保、国土、工商等执法部门和有关镇(街道),对反弹户进行清理取缔,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打击一起。市环保局和两地环保部门采取经常性巡查与突击检查,对反弹现象进行打击。2009年下半年,温岭市共取缔反弹户(点)近100户(点),暂扣加工设备10多套,清运各类固废200多吨。
一批大型园区化无污染的回收企业迅速崛起。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废品处理绝大部分采用物理工艺,限度地避免二次污染:所有废旧金属都在标准厂房里堆置加工,防止被雨水冲淋;需焚烧的电机进入符合欧洲排放标准的二次焚烧炉充分燃烧;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再由园区进行集中处理;人工剥不了的废电线、电缆通过自动分离铜米机分解,严禁通过焚烧拆解……
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培深有感触地说:“污染是可以限度控制的,关键是看企业肯不肯走基地化、规范化、科技化的道路。”
齐合天地所在的金属再生工业园区总投资6.2亿元,位于路桥区峰江街道。园区内的30多家企业拆解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环境管理规范,固废拆解开始走出了传统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着集团化方向发展。
标本兼治:圈区管理已显雏形
路桥金清的海堤外,三山涂围垦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这里,规划总用地6000多亩的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正在打下基础。
为彻底解决固废场外拆解问题,提升产业结构,市政府决定对整个废旧金属拆解业实行整体搬迁,在滨海工业新城路桥区块选址,建立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该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实行圈区管理的进口固废加工利用产业基地,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预安排和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项目。
市里明确,圈区管理形成之日,就是场外拆解消亡之时。
“圈区管理就是把金属再生相关行业全部集中到基地里,基地只设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废旧金属从入口进来,合格产品从出口出去,其他的东西都在基地内转化或处理。”林勤耕介绍说。基地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念,一个企业的废料可以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尽可能减少废弃物。通过高标准规划,完善环保设施,所有废弃物、污水都经过国外引进的高科技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使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只有在环保措施完备、工艺先进的条件下,拆解业才能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拆解能力500万吨,成为全国产业规模、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产业龙头之一,届时将重点引进和培育金属资源再生及精深加工、再制造和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废旧家电拆解利用、汽车压块拆解等产业。目前已有35家企业确定进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