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成功步要从育雏抓起
一.育雏前的准备
为了搞好育雏工作,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好坏。
(一)育雏舍的准备
1.鹌鹑舍场地的选择要求;有利于生产和经营,被风向阳远离交通要道环境僻静的地方,有利于防疫和粪便的储存等。
2.鹌鹑舍的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好,湿度合理,采光条件好通风良好,有利于防疫和消毒,坚固严密防止老鼠,猫等动物进入经济适用等。
3进雏前将育雏舍内的灰尘,粪渣,羽毛等杂物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龙头清洗地面和墙壁。最后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二)育雏设备的准备
首先将育雏笼清扫,洗净,将笼网上面的灰尘,粪便清扫干净,然后用水清洗。检查并维修损坏或者不合格的笼网。最后彻底消毒备用。
(三)保温设施的准备
冬季寒冷,保温最为重要,前一周温度要求在37-35度,一般可选择火炉,火道和红外线等进行供暖。
(四)预热试温
一切准备好后,在进雏前2-3天,将育雏器和育雏笼及育雏室内温度升到37度,等带进雏
(五)饲料,药品及疫苗的准备
在进雏前1-2天,应把雏鹑阶段的饲料,开口药和疫苗准备好。
(二)育雏期管理
1,温度的控制
育雏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雏阶段的保温工作,刚出壳的雏鹑,由于腹内的卵黄还没有吸收完,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还不健全,几乎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保温很重要,尤其出壳后的头三天,雏鹑的体温平均在39度,而成鹑的体温在41-42度,雏鹑要在1周以后才能达到成鹑体温,而且出壳后3-5天为成活率的关键,所以在1周内的保温尤为重要。
出壳1周内的雏鹑,育雏温度应掌握在37-35度,以后每周下降3度左右,如果温度适合时,雏鹑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亮整齐,休息是时睡得分散,均匀,不打锥,比较安稳,不常发出叫声,平时也均匀的散布在热源四周。
温度异常时的表现;温度过高时,雏鹑表现出张口呼吸,抢水喝,喘气,羽毛蓬松,而其远离热源,集中在育雏器的周围,有时常因温度过高中暑死亡。温度过低时,雏鹑则拥挤在热源底下,打锥,羽毛竖立,闭眼尖叫,身体发抖,时间过长往往会因压锥引起大量死亡。更重要的时引起以后的生长发育,甚至形成僵雏。
在饲养过程中,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温差悬殊,冷热不均反而易发生疾病和死亡。温度高时,幼鹑代谢受到阻碍,食欲减退,大量消耗体内水分,引起生理机能上的失调,发育迟缓,体质软弱,同时容易患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温度过低时幼鹑受冻,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拉稀,或诱发白痢等疾病。
雏鹑的保温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说,春秋育雏保温14天左右即可,夏季只要保温4-5天即可,冬天保温时间则需20天左右。
 不同日龄的育雏温度表
 1-6天               37-34度
 7-12天              34-31度
 13-18天            31-28度
 19-25天            27-22度
 
2       湿度的控制
雏鹑从相对湿度为70%的雏箱中卵出,如果育雏室温度很高,但湿度不足,会使雏鹑体内水分大量散发,影响卵黄吸收脚趾干瘪,羽毛生长受阻,幼鹑易患呼吸道疾病,体型干瘦,湿度过高,垫料潮湿,幼鹑羽毛污秽粘连,病原菌滋生,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寄生虫病,拉稀等,育雏期间湿度要保持在60%-65%。
  为了调节好育雏器里的湿度,可在育雏器里面放置水盘,为防止幼鹑进入水盆内淹死,可将吸水性强的毛巾放在水盆内,以调节育雏器的湿度。
 
3,密度的控制
密度是否适宜是鹌鹑发育整齐度好坏的关键所在。虽然鹌鹑具有耐密集饲养的特点,但应该保持适宜的密度,密度过大则饲养效果不佳,发育迟缓,生长不整齐,容易发生啄肛,啄羽毛等现象,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密度过小,则浪费了设备,相对增加了劳力,饲养成本则相应的增加,因此,要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密度。在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推荐以下密度表。
 
 
雏鹑每平方米育雏只数
周龄                  只数
 1                     160-180
 2                     120-150
 4                      90-110
 5                      50-60
 
 
  4,通风要求
雏鹌鹑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育雏过程中常常为了保温,过分密闭育雏舍阻碍了空气流通,影响了室内空气新鲜,造成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蓄积,从而引起雏鹑食欲不佳,机能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升高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应经常把天窗打开使室内空气经常保持新鲜。冬季通风时,可采用安装纱布气窗或安装风斗,上面罩上布帘等办法,使冷空气流进室内逐渐边暖和,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鹑身上。
   5光照控制要点
  充足的光线可以使雏鹑神经兴奋,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开产日龄,开产后的生产性能都有直接关系。光照不足开产时间就会推迟。同时光线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保健作用。
   具体光照操作如下;雏鹑出壳后1-7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减少到每天光照14-16小时,每平方米1-2瓦的亮度即可。其他时间也应开小灯照明,便于鹌鹑采食,饮水。光线的颜色以红光和白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