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疾病防治
一,传染病部分
1新城疫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鹌鹑均可感染发病,但雏鹑比成年鹑易感性要高些。
本病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较多。鹑群一旦感染新城疫病毒,传播很快,4-5天就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
【症状】病鹑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或绝食,叫声减弱,羽毛松乱,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腔和鼻腔流出液体,部分病鹑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少数病鹑后期头向后或向一侧倾斜,转圈,站立不稳。也有呈犬坐姿势,两翅下垂。蛋鹑产蛋量明显下将,白壳蛋,软壳蛋,破壳蛋等异常蛋增多。
【剖解变化】病鹑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败血症。食道粘膜有小出血,腺胃乳头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严重时形成溃疡,多数病例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密集的出血点,形成出血带;十二指肠与空肠粘膜弥漫性出血;有时在气管内积有大量粘液在喉头及气管粘膜上充血和出血;心冠脂肪有细小针尖状出血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产蛋母鹑的卵黄膜和输卵管显著出血,卵黄囊易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防治】定期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如果发生典型性新城疫,则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在生产区外的指定地点扑杀,并进行彻底消毒和高温无害处理。
非典型新城疫;早期紧急接种疫苗,同时用欣疫清+菌通治饮水,百灵散全天拌料,连用五天可获得较理想效果。
二 鹌鹑痘病
本病是有鹌鹑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在皮肤或粘膜上出现斑疹,丘疹,水泡及脓疱等变化。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在青年鹑。该病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传染。鹌鹑饲养,密度过大,过分拥挤,以及殴斗等造成的创伤,蚊虫叮咬都是本病的传播因素。本病多在夏秋季节多发。15-40日龄的鹌鹑易发生。
【症状】病鹑通常在头部,眼睑,喙边及脚等五毛处出现痘型小结节如果长在眼边可引起流泪,眼睑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严重的可引起化脓,坏死甚至失明。呼吸困难,有杂音,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咽喉部,口腔粘膜有白色不透明的小突起小结,增大成黄色干酪物,坏死物假膜状态,形成白色伪摸,还有多量粘液堵塞喉头。
【防治措施】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方法。如果发生本病,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痘疤及口腔,再涂上稀碘酊,同时;感康加利来杆净饮水,百灵散全天拌料连用4-5天。
三 传染性法氏囊病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鹌鹑3-5周龄,4-6月份为流行高峰季节,发病突然,蔓延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3%-30%。
【症状】病鹑表现食欲减退,精神委顿,羽毛松乱,无光泽,排除白色水样稀粪,有脱水症状,极度衰弱而死亡。
【病理变化】本病的主要病变在法氏囊,感染的病鹑第三天法氏囊可见肿大,第四天肿胀至,为正常值的2倍大小,以后开始萎缩。感染后第2-3天,法氏囊内粘膜水肿,充血,出血,坏死,并有奶油状或棕色的渗出物,胸肌,腿肌有片条状出血斑。
【防治】本病病毒主要侵害鹑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及淋巴组织,引起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和疫苗的免疫应答,使鹑容易感染多种疾病。
一旦感染本病,应立即注射卵黄抗体每只0.3-0.5毫升,同时;新疫清加菌通治饮水,肾好晚上饮水,百灵散拌料,连用3-4天发病第七天应加强免疫一次。
四 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自然条件下,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鹑,但多发于雏鹑,特别是4-10周龄的鹌鹑最易感。鹑的大肠杆菌病最常见的是败血型,呈散发病死率可达50%。经饲料,饮水,垫草,空气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脐带,皮肤创伤等感染。
【症状】急性病鹑基本不显症状即死亡,死亡率可达50%,病鹑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嗜饮;鼻分泌物增多,气囊发炎,唱伸经张口呼吸,并发出‘吐吐’声;结膜发炎;羽毛松乱,两翅膀下垂;腹泻。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身体消瘦,关节发炎,脚麻痹,难以站立。
卵黄性腹膜炎型主要发生于产蛋期母鹑,病鹑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排出物中含有粘性蛋白或蛋黄碎块及凝块,肛门周围污染有蛋黄状物,产蛋困难。个别鹑有神经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死鹑一肢或两肢向后挺神,头颈前仰,似角弓反张状。
【病理变化】雏鹑尸检时可闻到一股特殊的臭味儿,胸肌充血;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含有血液;心包膜浑浊,增厚,附着大量绒毛状脓样渗出物,致使心肌,心包和胸腔粘连,心脏表面有白色胶状样分泌物,心包内有黄色液体;气囊浑浊,肥厚有干酪样物附着;肝脏轻度肿大,铜绿色,表面和实质内可能有疏密不均的白色坏死斑点,表面还可以看到白色浑浊的纤维素样物质;肺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水肿;脾脏肿大,呈暗红色;偶见腹腔有积液和血凝块。成鹑腹腔有多量卵黄性物;卵巢中有变性的卵泡,输卵管内有条状干酪物。
【防治措施】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基本要求。改善舍内通风条件,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合理饲养,密度适中杜绝使用霉变饲料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发生本病后,应加强消毒,每天清粪一次,加强通风。
同时;菌通治上午饮水加盛感克下午饮水,百灵散晚上集中拌料,连用三天。
五 鹌鹑慢性呼吸道病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冬季较为严重。本病传播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形式。病原体可通过病鹑咳嗽,喷嚏的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染健康鹑。
另外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只重保温造成空气污浊,氨气浓度过高,饲料中维生素A缺乏以及不同日龄的鹑混养,均为发病重要诱因。
【症状】呼吸声音异常是典型症状。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很短时间内蔓延到全群。病鹑流泪,流鼻液,咳嗽羽毛松乱,呼吸困难,鼻腔内充满液体,眼睑肿胀,最后眼球突出,甚至死亡。本病发病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剖检变化】呼吸道粘膜增厚,鼻腔,气管中有粘液性渗出物。眼睑,鼻腔内有豆腐渣样物。胸部,腹部和气囊中有大量灰色,黄色豆腐渣样物质。
【防治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换气,减少饲养密度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大群发病后可用,咳克和菌通治分上下午集中饮水,盛菌威全天拌料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