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人家”戶主程叔雛把各國世博場館、風景圖片做成明信片,將作為禮物送給住宿者
【引子】
首批入選的“世博人家”,也是目前可以讓遊客入住的家庭,都在上海閘北區聞喜路555弄愛建新家園。
“想要採訪世博人家,預計要安排到15日以後,還需通過上海市旅遊局的批准。”閘北區臨汾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遭到婉拒,但是記者仍心有不甘地前往愛建新家園內碰碰運氣。
建築現代化、樹木蔥郁、鳥語花香……這是愛建新家園給記者的印象。正當記者舉著相機拍攝16號樓門口的“世博人家歡迎您”牌匾時,“世博人家”001號的戶主程叔雛剛好出門。程叔雛老人很熱情地和記者交談,並說:“你的上海話有很重的浙江口音,我老伴是浙江人,等下我給你們介紹一下。”於是,記者意外地獲得了一次採訪權。
【探營】
“世博人家”按照星級標準佈置房間
極具中國風格的海派“世博人家”
裝修極具上海特色
2日14時,記者叩開了程叔雛家的大門。
米黃色的牆壁、粉色碎花的桌布、簡潔卻不失高雅的實木傢俱,三室兩廳兩衛的住房,裝修極具中國風格和上海特色。
今年65歲的程叔雛是一名退休教師,10年前入住該社區,女兒已經成家,這套帶小花園的住房平時就他和老伴住。此次,老人把家中的主臥拿來接待客人。
社區居民學做虎頭鞋送給客人
同樣住在這個社區的程叔雛弟弟家也是“世博人家”,編號是002號。
程叔雛告訴記者,弟弟同樣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正在用自己的作品佈置房間,而80多歲的岳母則拿出絕活——製作虎頭鞋,準備送個每一位到訪的世博客人。
“他家平時可熱鬧了,社區裡很多人跟著阿婆學做鞋呢。”程叔雛說,每週一“開課”,老人親自教社區居民做虎頭鞋,已有十六、七個學員了。
【入住程式】
只接待境外遊客入住者要先申請
“樓道口掛有大紅燈籠的,裡面就有‘世博人家’。”閘北區臨汾街道世博辦主任金濤告訴記者,這個社區有17戶“世博人家”,並且還自發組成了上海首個“世博人家村”,他們會經常聚在一起交流經驗,成員多為退休老人。
金濤還告訴記者,目前“世博人家”只接受境外團體遊客,未對境內人士及散客開放。“世博人家”不能直接接待散客,也不直接向遊客收費。今後,將安排志願者與這些家庭對接,方便與外國遊客進行交流,為遊客提供各種諮詢服務。
想申請入住“世博人家”的遊客,首先應向上海市旅遊局指定的旅行社提出申請,由旅行社向上海市旅遊局提出申報。經批准後,旅行社需將遊客的個人基本資訊傳真至旅遊局。世博服務中心將根據遊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家庭。
記者看到,主臥是一間帶有獨立衛生間的套房,外面還帶有陽臺和家庭小花園。
程叔雛告訴記者,這個房間裡全套傢俱是入選“世博人家”後重新購置的,特意選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實木傢俱,而客廳的碎花軟裝飾又有上海特色。
親手給客人準備禮物
“世博人家”戶主程叔雛把各國世博場館、風景圖片做成明信片,將作為禮物送給住宿者
記者還在程叔雛家裡看到,各面牆上掛滿了中國各地的山水風景照,桌上還擺放了“婺源江灣村”的照片。
“這些都是我的作品,還準備送一些照片給客人留作紀念。”程叔雛告訴記者,自己愛好攝影,退休後遊山玩水拍下了全國各地許多風景。最近,他迷上了圖片製作,搜集了20多個國家的特色圖片,仿照郵票四聯張樣式拼在一起,和自己拍攝的照片一起製作成“郵冊”,作為世博禮物送給入住他家的客人。
不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接待水準
“我也沒有閑著。”程叔雛的老伴指著客廳的一盆鮮花告訴記者,為了提高“世博人家”的接待水準,社區還不定期的舉行一些培訓。“我們都是退休教師,原先就有一定的外語基礎,簡單的外語交流沒有多大問題。”兩位元老人告訴記者,除了外語培訓外,其他的培訓都參加了,包括插花、禮儀等等,重點是廚藝。
“接待客人的標準餐是4菜1湯,社區請了酒店的高級廚師來給世博家庭的成員培訓。”程叔雛說。
桑怡4月2日報導:“想要採訪試點的世博人家,安排到下下周吧?”這是閘北區臨汾街道工作人員在和記者聯繫採訪時的對話。原來,隨著世博的臨近,作為中國式“homestay”的“准世博人家”其知名度一路飆升。而很多家庭的準備工作也已到位就緒。
8旬老人手工繡制“虎頭鞋”
劉阿婆的巨型世博虎頭鞋正待完工
在聞喜路555弄申請報名的17戶世博人家中,82歲的劉阿婆家庭特色,高齡的老人不僅自己申請參與世博人家,還有一手做“虎頭鞋”的絕活。劉阿婆早就想好了,要把“虎頭鞋”作為送給住進他們家外國朋友的禮物。平時劉阿婆就愛好做“虎頭鞋”,從媽媽、姐姐手裡繼承這門手藝已經有六十多個年頭了,她從沒想到,自己在晚年還能為世博會盡一份心力,為中外文化交流互動盡一份責任。
“最費功夫的就是眼睛和眉毛,我平時什麼事都不做,光繡眼睛和眉毛就要半天時間。”剛來到劉阿婆家,她就拿出了幾盒完工的“虎頭鞋”,記者粗粗一算,大大小小約有40來雙。劉阿婆家的客廳裡,就放著她最為珍貴的作品――8.8寸的虎頭鞋。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為了世博倒計時而特意趕制的,劉阿婆當時“沒日沒夜”的做了兩個多禮拜才完工。
“我現在正在做一隻更大的虎頭鞋,要在世博會開始前做好,把8.8寸的放在新的裡面,變成雙層的,再放上海寶和世博會旗幟。”一說起做虎頭鞋和世博心願,劉阿婆總是滔滔不絕。用金邊繡的“2010”字樣的鞋側已經成形,可女兒還說設計的“不新潮”。劉阿婆可是不樂意,決定繼續精益求精、加以改進。“做鞋子的面料都是一些平時不用的布料,我們做的可環保了。”
社區組團做鞋送外國友人
現在劉阿婆除了自己做“虎頭鞋”以外,每週一還到社區裡教“虎頭鞋”製作小組做虎頭鞋,現在小組裡有十六、七個成員,都是社區居民。每週一是大家“交作業”的日子,讓劉阿婆指點迷津。記者採訪當天,劉阿婆正在傳授大家一門叫“路路通”的繡計。原來鞋底的繡花、縫製花樣時都必須“一針到底”不斷線,這就更顯出技藝和功夫。
說到世博接待,劉阿婆信心滿滿,雖然自己的外語不佳,但4個兒女還有第三代中,去外國留學的人不少,英語、法語、德語都難不倒。為了成為世博人家,劉阿婆也和大家一起學英語、還學種花。“家裡的條件都符合要求,再說街道、居委也有配套的家用品和清潔用品,都齊了。”劉阿婆家三室兩廳的房子,有獨立的衛浴設施,乾淨、寬敞,很類似外國的一些具備“homestay”條件的住房。
像劉阿婆這樣的“准世博人家”不在少數,隨著世博臨近,準備工作其實早早落實了。但期間類似臨汾社區這樣的把世博人家組成一個“世博村”概念,還選出村長的也許不多。“很多事情我們都聚在一起討論,村長就住在我們樓下,社區裡還有專門的世博服務中心,買、汰、燒都幫我們弄好了。”劉阿婆對能組織在一起工作顯得很滿意。
“世博年正好是虎年,我做虎頭鞋送給外國朋友,祝他們吉祥如意。”劉阿婆笑盈盈的送走記者,繼續為世博虎頭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