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壶的器形一直和乳形联系在一起,老的西施作为南方小品主要销往南方地区用于冲泡功夫茶,器形圆润娇小,口大,注水和倾倒茶渣方便,是最实用的常规泡茶用器之一。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理解西施壶的壶把为何要设计成倒把,因为身桶主体的重心本来就已经是下沉,如果壶把的虚空间和重心也偏下的话,整把壶就挺不起来而难感觉到精神所在。后来在邮票上的介绍上看到西施浣纱的字样,才找到缘由,原来壶把的下端设计是手,而上端的细把设计其实是“袖子”,也就是说,西施的实体参照原本是一个动态的舞者。 我们长久以来看到的西施壶,绝大多数都是红泥/朱泥或缎泥的,这个和美女西施的称谓是相符合的,因为能够体现女性美的主要颜色是红,或者是皮肤的真实发色(肉色)。如果西施壶用紫色泥、灰色泥、绿色泥、黑色泥做,就会觉得文不对题而让人非常难以接受了。
老的西施和新的西施在壶形设计造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主要在于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有了不同。老的西施(俗称文旦)壶纽扁平(乳晕扁平的当然不会好看),盖子所占高度比例略高于新的西施,盖线略宽于口,天压地的做法是传承,显露出另一种文人风骨,并未把乳形的实体表现的很真实。而新的西施则以真实的乳形为取材,壶纽相对较小,纽顶向上小角度圆弧,盖子高度比例缩短,从盖面滑落到身桶线以连接不断且顺畅为上品。以纯粹写实的方式表达“乳”意。
老的西施壶嘴多数短拙可爱,大多为蓄势但未出的姿态,引人遐想,新的西施壶嘴相对于老的有所改动,流部或少许上翘,多包口,以模仿手指或阳具的形状,呈挑逗诱惑姿态。老西施壶很大程度上是从老的龙旦取材而来,仅仅是将龙旦的身桶压低后即取名文旦。这其实是不甚客观的定义。
西施的流把对应从美学角度看,是以中线为杠杆,左右压动重心以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线条柔美而玩味无穷。 很多人以前把文旦壶和西施壶分为两个品种,这个概念,我自己的理解其实是一种,但做法上,老的和新的的确是不同的。要看个人接受程度了。
上图为陆伯勤老师精品朱泥西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