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面升起了中国的个五星红旗,中国的旗帜制作工艺在人们的思想中就只是简单的"贴缝、拼接、挖补、绣"的小手工业。
事实上我国的五星国旗和镰刀、斧头的党旗,都是在红底上饰上黄色五星或党徽,采用贴缝、挖补的工艺,无论从外观形象上和产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世界各国国旗的图形多种多样,而且套色也多.
据说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时,要求我国提供亚、非各国国旗,开始试用印染技术,想尽多种办法才勉强完成.时过40年后,曾看到那时的样品,与现在的相比差异无几,也在那时开始,国旗的制作采用印染的拔染工艺.50年代的拔染技术尚不完善,对小手工企业来说更是处于萌芽状态,所以一般采用先拔白,后染黄色,因为他们用直接染料或盐基性染料,所以色牢度比较差.但比贴缝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一大步.由于纺织品凭证定量供应,从而制约了各类用旗的生产。
现在的旗帜制作的工艺更进一步的上升了,而且旗帜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大到国家,小到各种活动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