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博会的中国馆,大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炫目的“中国红”,但鲜有人知道,这个“炫”共用了7种不同的红。而这种炫目色彩的着色人,正是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它打败了14家国内外竞标对手,在三个月内,克服重重困难,准时完成工程,业界形象比喻:“这是世博会上的一次淮海战役。”
凌云“赌注”中国馆
据介绍,历史上有许多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永远的丰碑。伦敦留下了精美的水晶宫;巴黎留下了埃菲尔铁塔……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建筑,将是中国今后的名片,自然中国馆也成为世博会招标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之一。
“我们本来想竞标三个项目,但集团决定,集中精力把资源全部投放在中国馆的投标中。” 凌云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说,上个世纪,凌云的代表作是上海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公司希望世博会的项目成为新世纪的标志作品。
而这对志在凌云世博项目“战役”来说,无疑是极具冒险性的选择——赢则鼎盛,输则全盘。
刘鹏解释,当时参与竞标的都是国内外幕墙行业的劲旅,有团队甚至宣称零报酬参与建设。面对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一旦落选,就意味着凌云将与世博会失之交臂。
刘鹏回忆,那时从他开始,项目部负责人全部立下军令状,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中国馆项目。
但拿下谈何容易。
2008年年底,该项目正式对外招标,要求3个月之内完工,并要达到预期目标。
据介绍,中国馆幕墙的难度在于,一是工期短,二是施工难度大。“在楼层之间的悬空部位,没有立足点的情况下,45度或90度的悬挂重达几十甚至几百公斤的红色肌理板和玻璃,其吊运安装的难度有多大。”刘鹏谈起当时施工的巨大挑战依然感慨不已。
业内人士说,很多幕墙装饰公司都认为这不可能,都不敢贸然承接。
70000点位测量出精品
既然立下军令状,就无退路可言。 凌云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课题攻关。
“先期我们在外墙上做了70000多个点位的测量,就是为了保证幕墙板的安装,如此巨大的工程量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
而对于吊运的技术难题,凌云更是及时组织技术专家,投资200多万元,设计出了两套吊运安装一体化轨道系统,实现了空中自动装车、自动滑行、自动卸车安装、空中对接等板材吊运功能,另外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焊接设备,让工人在倾斜角度仰焊的时候能快速施工,这些专利性的技术、工艺创新都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地进行。
为中国馆的“外衣”寻找一种合适的红色,也成为凌云和设计方一件意想不到的难事。
刘鹏介绍,如果只用一种红色肌理板,整体建筑的颜色将会看起来十分呆板。通过与国家美术学院配合进行的挂样,调色,最终敲定了7种深浅不同的红色来共同完成统一、沉稳、经典的中国红效果,而这种特殊的红色肌理板也是在国内幕墙的首度应用。
是这些创新,加上3个月的工期保证,凌云一举打败十四家竞标者,成功中标。后来,工程如期交付时,业内人士形容,这简直就是世博会上的一场“淮海战役”。
技术受各界好评
凌云打赢这场“淮海战役”,让中国馆、中国红永远留下湖北的“颜色”。
至此,刘鹏才将心放回肚子里。这位原任凌云建筑上海办事处主任、整个中国馆项目从投标到完成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接手如此重要的任务,背负着集团领导对世博的承诺,立“军令状”之时,倍感责任重大,心一直系在嗓子眼。
他坦言,09年5月工程开工之前,在很多技术难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心情确实难以平静,2009年一年泡在上海,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而在块红板挂装完成后,一切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完成。因为他相信,如此强大的技术和工程力量,一定能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刘鹏和其团队努力没有白费。检查验收时,上海世博局称赞他们的工作是世博会上的创举,并专程赴汉为他们授予“红新亮妆中国馆”的锦旗,而获此殊荣的承建单位仅有两家。美国探索频道也在国家馆的施工过程中录制了纪录片,记录了这一项伟大的工程。
“从现场施工的工人到我们技术管理团队,我们都为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项目而感到无比荣耀,”刘鹏带着幸福的微笑说道。而蕴含着他们智慧和汗水的中国馆也将在四十天后向世人展示它美丽的红色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