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端砚石茶盘厂家聚石缘(钟创荣)批发明清两代,端砚工艺达到了顶锋。砚式无定型,各具匠心,但因端石大块的不多,故多因石构图,随形雕刻,追求气韵,自然界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日月风云,山川海洋等无不成为它反映的对象,还有仿古铜、玉、瓷器的砚式等等。广东省博物馆的藏砚中就有茄瓜形、苦瓜形、葫芦瓜形、桃形、荷叶形、蕉叶形、竹节形、竹笠形、鱼形、螺蚌形、布袋形、佛手形、飞云形、山崖图形、古琴形、钟形、鼓形、钺形、兽耳瓶形、仿古钱式、仿哥窖瓶式、平板式、杂形滑菱式、随形,椭圆形、长方形、抄手砚、太史砚、井田砚、两面砚等砚形砚式。砚堂、砚池也因砚石质地、砚形及反映的题材内容的不同而因材施艺,不拘一格,使整个砚台更加协调。此外,还有一种以圆为特点的端砚,砚堂是圆的,砚池还绕包围着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