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爱尚短租公寓:小井峪依靠信息化破解“日租房”难题
小井峪派出所作为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的“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试点单位,通过安装“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员情况的适时传输,消除管理盲点,破解了“城中村”治安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受到村民欢迎。
8月2日9时许,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乡下元村一个家名叫“鸿福”的“日租房”内,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一名提着大件行李的外地男子前来询价。看着院中坐落的5层井式楼房,加上每天15元的便宜价位,该男子立即像前不久在外地租赁房屋一样,往房东桌上放下45元钱,顺口说了句“3天”,提起行李就要进屋。就在这时,房东上前拦住他说:“请出示您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男子愣住了,他显然没想到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小“日租房”居然还要进行严格的来客登记。
原来,这家“日租房”已经安装了“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派出所的统一要求,“日租房”每入住一位客人,都必须进行实时的情况资料上传;而此刻,一架安装在一层的监控探头正睁大红红的“眼睛”直视着小院的大门。
于是,这名旅客只好把自己的二代身份证放在一个貌似POS机的物体上方。很快,电子屏便识别出他的身份证是真的,并且显示出了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这条信息在1分钟之内通过网络传到了小井峪派出所。
“快捷通”不仅实现了公民二代身份证直接读取,使用一代证、军官证、士兵证、户口簿、护照、驾驶证等有效证件,通过按键或手写方式输入后直接上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兼备通话、发短信、储存治安检查信息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受众范围广、传输快捷、及时准确、价格适中等优点。
早在2008年8月,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浩就对“城中村”租赁房的管理提出过大胆的构想: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把这些“城中村”的租赁房全部纳入法制管理范围。
调研中,太原警方次对“日租房”这种具有“城中村”特色的租赁房做出准确定义,并就如何进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太原市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并促成了2009年6月太原市政府有关“日租房”管理的“政府令”的出台,正式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今年4月,太原市公安局充分依托信息化建设,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及时引进“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着手进行“城中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从而打开了当前亟待解决的“日租房”及流动人口管理难题的突破口。
蓝图已构,太原市公安局把治安状况最复杂的万柏林分局小井峪派出所作为此次社会管理创新的试点。在这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久治不愈的老难题。小井峪派出所管辖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下元、闫家沟等5个“城中村”,常住人口4.5万余人,常住外来人口1.5万余人,每天流动的外来人口近万人,社会治安状况极其复杂,每天接警30余起,年均警情达上万起。特别是下元村,目前该村共有院落288个,计1万余间房屋正在出租;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使之成为万柏林区乃至全市外来流动人口主要的聚集区,案件频发、治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全区乃至全市的社会治安。
为此,太原市公安局通过召开村民和业主大会,统一群众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中村”的思想。通过在下元村主要商业街道、街头巷尾和“日租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过往人员活动情况实时掌控;通过安装“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员情况的适时传输,消除管理盲点,破解了“城中村”治安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受到村民欢迎。
据当地派出所民警介绍,“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在大大改善社会治安环境的同时,满足了当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利、外来人口安心便捷居住等多种需求。
下一步,太原警方将在全市深入推广“快捷通”日租房信息管理系统,并且积极向场所、洗浴场所、建筑工地等公共复杂场所推进,通过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手段,打造太原城市群和都市圈,向“当好全省公安的排头兵,争当全国的省会城市公安机关”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关链接
所谓“日租房”,是指那些按天计算租金的租房形式。随着“城中村”改造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日租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出租房屋成为各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因其价格低廉、地处偏僻、入住手续简单,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藏身落脚的便利空间,存在很大的治安隐患。如何将“日租房”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是警方一直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