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专家复原成都明皇城 一座模型材料费不到10元
测绘望江楼
古建艺术亟须抢救
贵州模型
在季国忠的办公室里,高约78厘米的望江楼模型栩栩如生,4层楼阁,精致到每一层的窗户都可以推开。这是季国忠9年前按望江楼1:50的比例制作的模型。正是那次对望江楼的测绘,季国忠才开始了“复制”老成都的艰辛旅途。
季国忠一直从事古建筑的维建工作。早年在青城山天师洞、二王庙伏龙观以及灵岩山文管所工作,积累了丰厚的古建修复经验。1987年,他还专程前往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进修,专攻古建筑力学的计算与设计。
2003年夏天,从事古建研究的季国忠和两名同事专门前往望江公园,希望能拿到这座清代建筑的结构数据。然而,公园管理方却告之望江楼的建筑结构实在太复杂,请了好几批测绘人员,都没能测出这栋古建筑的详尽数据,让季国忠顿生遗憾。
在他看来,望江楼39米高,木柱之间不打一颗铁钉,却至今巍巍屹立锦江河畔。数百年风雨的侵蚀仍能风貌如初,只因为中国传统木质结构建筑在力学上经过计算。采集和保存望江楼的结构数据,对当代修建古建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不久,季国忠带着助手登上了望江楼。20天时间,他拿着测量工具走遍了望江楼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层有多大,用了几根柱子,甚至屋顶有多少檩和椽,他了然于胸。两个月后,他根据掌握的上千个测绘数据,以1:50比例做出了望江楼的结构模型。“如果按这个模型原样放大50倍,就可以再造一栋原形原貌的望江楼。”季国忠颇有些自豪。
去年,广元一家建筑公司看中了模型打算购买,遭到季国忠婉拒,“你给50万元我也不卖。它不仅仅是望江楼的一个模型,更浓缩了中国古建筑精妙的建筑艺术。”
季国忠说,现在的很多仿古建筑,其实完全舍弃了古建筑传统的木质结构的建筑艺术,比如,成都武侯祠附近的一处仿古凉亭,因为结构处理出了问题,结果建成后几天,亭子的木挑便受压变形,不得不用铁丝固定。“而这尊仿古建筑的模型,可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最灿烂的文化。”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