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旁小店里埋头绣图
47岁的聋哑人倪斌是新街口一个小百货店的店主,老婆刘玉华也是一个聋哑人,两人开这个小店已经17年了。五六平方米的小店里,品种长年不换,卖一些简单的烟酒和饮料。柜台依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玻璃柜台,由简单的桌面和几块玻璃拼装起来,里面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小店里的东西比超市贵一点,若有人跟倪斌讨价还价,他总是很坚决地摆摆手。这里是一个停车场,“市口”不错。
在小店里的桌面上,一幅半遮半掩的横铺“卷轴”格外惹人注意。布本来是白的,现在有点发黄,上面是倪斌每天必绣的“清明上河图”。由于柜台桌面小,已经绣好的部分被倪斌卷起来,用针线细细地封住,所以看起来像“卷轴”。据说,有不少来买东西的人,会要求倪斌打开来给他们看一下,但也只能看到未封的一小段。
绣巨画要78种颜色的线
倪斌学十字绣有5年了,老婆当时给一个手工绣坊加工,以此补贴家用,他就在旁边偷偷看。有一次,老婆不在店里,他就偷偷在布上绣了几下。老婆知道后,就教他怎么绣。
在学习的过程中,倪斌偶然在那家手工绣坊里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突然决心试一试。于是,老婆从自己赚的加工费里,拿出了600多块钱,给他买了布、线,还上网买了一本厚厚的示范书。
十字绣看似很简单,一般年轻人玩的十字绣,也只需要六七种颜色的线。而这幅六米多长、半米多宽的作品,却需要78种颜色的线。特别是河水和树的颜色更多,连倪斌自己都数不清。这幅巨作需要耗费整整两年时间,在绣的过程中,针坏了很多次,就换新针。这实在不算一个轻松的活,倪斌却乐在其中。绣累了,他就在店门口转转。
“这是我的心血,不打算卖掉,就是给自己收藏的”,倪斌对记者表示。当记者提出要给他的十字绣拍照时,他兴奋地拆掉了那段被封起来的卷轴,这个卷轴他封存了好几个月。他和老婆一起,将他的清明上河图高高地举起,展示在记者面前。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