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袜子文化历史
|
|
发布日期:2010-07-10 |
|
|
|
袜子和衣服,均为世界服饰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袜子也叫"足衣"、"足袋".这从"袜"这个字的结构可以看出:袜,左右结构,左"衣"右"末",会意字,说明袜子是服饰的最后部分,即脚底的服饰.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袜]袜子:袜底儿,袜筒.袜船:<方>没有筒儿的布袜,形状象便鞋.袜套:(袜儿)短筒的或者没有筒的袜子,可以套在袜子外面,也可以单独穿.袜筒:(袜儿)袜子穿在脚腕以上的部分.袜子:一种穿在脚上的东西,用棉、毛、丝、化学纤维等织成或用布缝成." 《辞海》(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关于"袜"的解释是:袜一[袜、韈、韤]wa袜子.曹植《活神赋》:"陵波微尘,罗袜生尘."二(mo)袜肚,即抹肚,兜肚的古称,隋炀帝《喜春游歌》:"锦袖淮南舞,宝袜楚宫腰."除上述三个字的写法外,另有一个写法是"靺". 袜子一词,最早见于《中华古今注》:"三代及周著角韈.""三代"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夏、商、周,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角韈"是用兽皮制作的原始袜子,所以写作韈.后来,由兽皮发展到用布、麻、丝绸制作,"韈"才改为"袜",最后步步简化成为"靺"、"袜".透过一个文字的嬗变,可以发掘和捕捉到小小袜子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