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育 产前。家人备好蛋、鸡、红糖、枣子、苦草,外婆送来婴儿衣服(俗称脱毛衫)、"催生饭"。产后,亲友上门送产礼(俗称"十五羹")。婴儿出生第十二天称"十二朝",产妇家人向亲友分送红蛋、馒头、圆子、板糕。满月做圆子,请亲友。周岁(俗称"期过")喜庆,更为隆重。 (二)寿庆 老人过生日时,子女为之庆贺,称"做寿"。旧时,富裕人家设寿堂,挂寿幛,张灯结彩、备寿酒,宴亲友,晚辈向寿翁寿媪拜寿,亲友则赠寿礼。一般人家做寿桃、圆子,吃面条、馄饨,此习延续至今。80年代时兴以大蛋糕作寿礼。 (三)建新房 民间视建新房、迁新居为大事,亲朋好友主动相助,有的馈送礼品,以糕、酒、肉、爆竹等居多,名为"高头人情"。上梁时,正梁上贴"安梁大吉"红纸横幅,并放鞭炮。迁入新居时,穿新衣,贴对联,宴亲友。这些习俗,至今尚存。 (四)寄亲 也称"过房亲"、"寄拜亲"。旧社会,父母为了解除孩子的关煞,免其蒙难夭折,选择生肖相合者认作寄父母。孩子改姓换名(叫做寄名出姓)后,送往寄父母家祭祖拜灶,事后,仍由生父母抚养。此俗现已不兴。 (五)忌日 旧时忌日,于孙供祭食,燃香烛,焚纸钱、锡箔、冥衣、纸箔,跪拜致敬。有的还要请人念经超度。60年代后,此习一度废止,现渐有恢复。 (六)迎神赛会 迎神赛会由来已久,每逢干旱严重或虫灾泛滥时,人们抬着刘猛将军、城隍偶像巡行街头郊野,祈求天神驱邪降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迎神赛会队伍前面,旗伞缤纷.彩龙飞舞,鼓乐喧天;后面,成千善男信女执香护送,四乡群众争相观看。解放后,此俗已废。
崇明岛最初的居民来自淮浙和江南句容一带。先后隶江北通州、扬州,江南苏州、太仓,并几隶上海市。民情风俗受诸地影响甚大。据明正德《崇明县志》载,本地有先民之风,"士习诗书,农知力穑,俗尚质俭,不事华丽"。虽然早期地瘠民贫,但安于本业。重廉耻,轻皂隶差役,不屑投靠世家。崇尚文化,尊重科举,大户人家的子弟大多读书,清末还有人到东西方各国留学。农民勤劳朴实,虽寸土亦不肯荒芜。妇女勤于纺织。到上海、江北等地谋生的人不少。婚姻论家世良贱,而不甚计较贫富。民侠义好施,遇岁饥则指谷赈粥相助,遇修桥、筑路、砌城、建庙等公益事业,乐于捐资出力,通风潮海坍则同舟共济。惟民亦喜诉讼,好赌博,重迷信。清光绪中叶,崇、沪间有轮船通航以后,民风受上海影响更甚。解放以后,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旧习俗逐步被革除,代之而起的是讲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舍己为人的新风尚。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