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特色果蔬采摘园
图片说明:瀛农古风园
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位于崇明中部北侧,北依长江北支,南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农户239户,人口522人。
这里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村、中国农业公园、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截止2010年底全村各项数据:
(1)耕地面积2118亩;
(2)家庭户数239户;
(3)总人口522人,其中:农业人口425人,非农业人口97人;务工人员80人,务农人员122人。
2、全村农业规模经营面积1300亩,占总耕地面积61%。
3、2010年全村国内生产总值830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1%;实现工业总产值2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6%;实现各类税收382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4.4%;实现财政收入301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7%;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
二、主要特色
1、生态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前卫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江滩上围垦新建的村庄。建村后的十余年间,前卫人用执着降服了盐碱;用毅力挡住了江潮;更用无比的智慧和勤劳让荒芜之地渐渐变绿……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终于把荒滩治理成了绿洲,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花繁树茂、庭院怡静的农民乐园。走出了荒滩的前卫人,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庆贺一下拓荒的成功,历史为他们吹来了欣喜的春风。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了村头。前卫人抓住机遇,用足、用好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热情,发展村级经济。村里办起了工业,农业种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但是,鼓起口袋的前卫人,并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干部、群众的心情甚至要比当年拓荒时来得更加沉重。因为,他们看到了亲手开垦的土地上:沟浜、河畔渔虾戏水不见了;滩涂上的候鸟踪迹也难觅了;农民种地不用有机肥;化肥、农药被大量滥用;原本碧透的清泓一天天地变臭……
对乡村环境情有独钟的前卫人,看到了石油农业时代带来的生产发展和环境污染而深感彷徨。彷徨中,前卫人选择了责任――实施治理。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卫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聘请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专家、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农业环境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全村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环境治理总体规划。
为了让碧透的清泓和繁花嫩叶重回现实生活,前卫人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十余年孜孜探索和精心治理,形成了“种”、“养”、“沼”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型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治理模式
2、农业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生态村建设和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前卫村积累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全村的村容、村貌实现了:
“资源配置循环再生”;――物质通过循环转化达到新的平衡,没有废物。
“产业链式相互依存”;――“种”、“养”、“沼”三位一体,整体协调。
自然种养无毒品淳;――农产品种养耕作、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
“生活习惯低碳环保”。――人人自觉抵制污染,减排节能。
如何使农业环境和资源优势转变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优势?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前卫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1994年起,就着手进行农业旅游规划的编制,1999年,率先在沪上市郊发起和推出“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至2003年,村旅游收入突破千万元,旅游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并具备六大功能:
(1)科技、科普、科教功能;
(2)民俗文化展示功能;
(3)自然风光观赏功能;
(4)农事情趣体验功能;
(5)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示范功能;
(6)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型农业展示功能。
2004年“前卫农家乐”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村视察,并盛赞:“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9年,前卫生态村旅游景区实施了景区创A战略,同年10月被正式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还获得了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称号。2010年,又获得了上海世博观光农园称号。同年,景区的创A工作又向争创国家AAAA旅游景区的目标发起冲刺,并实施了“前卫农家乐”品牌战略。2010年12月20日,前卫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评审,同年“前卫农家乐”还获得了上海服务称号。
三、发展目标
前卫人不相信完美,但不放弃追求卓越。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前卫人又作了如下定位:
1、创建中国低碳农业村
2、创建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3、创建全国的生态旅游景区;
4、创建全国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5、创建全国的科普教育基地;
6、创建全国的生态富民家园。
咨询热线: 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