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混杂着亲情、友情与规则的严酷江湖;一片充斥着攻谋伐略、刀光剑影与悲欢宿命的热血战场;一股生于草莽,历经险阻,但终将奔腾入海的历史潮流。
成王败寇的江湖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两三万元、四五人、一间小门面就能打拼做大的江湖,尘埃终将落定,曙光注定升腾。
□文/本刊记者 曹一方
中国快递行业的格局可谓三分天下:一是以联邦快递、UPS为首的外资阵营,其主要占据国际业务,运营规范但价格很高。二是中国邮政EMS主导的国企阵营,其拥有法规政策优势,邮局网点无所不及,价格较高。三则是野蛮生长、低价灵活、竞争惨烈,2008年在全国14亿件的业务量中占了近70%的民企阵营——
1993·揭竿而起
一切始于1993年。
深圳,24岁的港商王卫创立顺丰,趁着邓公南巡后珠三角的各种货物涌进香港走向世界的黄金(1134.10,-9.20,-0.80%)发展期,以私人挟带快件的方式往返奔波于深港两地。
北京,日本归来的陈平聚了7个人,在不到10平方米的大学宿舍里,创立了宅急送的前身——双臣快运,以送烤鸭、帮人搬家和洗抽油烟机为生。
与此同时,杭州某工厂,20岁出头的浙江桐庐人聂腾飞和淳安人詹际盛,点燃了华东民营快递的星星之火。那时只为出人头地的他们,绝想不到这点星星之火,此后竟会成为中国快递业内最强大的势力集群。他们自己也将随之成为华东民营快递的领军人,而他们的家乡桐庐也会被誉为“民营快递之乡”。
还在工厂当小工、为未来焦虑的聂腾飞和詹际盛,从詹际盛的弟弟詹际炜的工作中,摸到了一扇改变命运的门。
詹际炜当时的工作是代人去火车站拿货,再运到杭州市区的客户手中。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若通过邮政来投递,最快也需要三四天。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这一过程往往时间紧迫,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要达到上海。杭州的贸易公司普遍为此头痛。
由此,两人萌生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快递雏形”的想法——帮助这些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就送到上海。
聂腾飞和詹际盛双双从工厂辞职,创办了申通公司,聂腾飞任总经理。当时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票价15元。两人商定: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拉业务和接单,每份报关单收100元,晚上坐火车到上海,第二天凌晨詹际盛在上海火车站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