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四年 为何市场越限越乱
—专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
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组成调查组,对北京、广东和浙江地区的20家连锁超市和17个农贸市场展开限塑4周年塑料(9975,-140.00,-1.38%)袋市场调查活动。这个调查的结果却十分出人意料——塑料袋市场更加混乱。上海无纺布袋价格
为何一个实施了4年的政策效果却越来越差?今后又该如何确保“限塑令”更好地被执行?带着这一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主导这次调查活动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身为一名行业协会的领导,董金狮上承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下接企业与消费者。他到底应该站在谁的立场?限塑4年却越限越乱的板子又应该打在谁的身上?
很多时候,董金狮常常为自己的角色为难。但他对事实却认识得很清楚——限塑效果不佳,的问题就是监管者的疏忽与执法者的不作为。
塑料袋市场更加混乱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开始将“限塑令”抛之脑后,无论是塑料袋生厂商、销售商,还是零售商,又或者是消费者,大家都开始淡忘。
记者:时至今日“限塑令”已实施了4年,当下的限塑效果如何?
董金狮:目前的塑料袋市场更加混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开始将“限塑令”抛之脑后,无论是塑料袋生厂商、销售商,还是零售商,又或者是消费者,大家都开始淡忘。上海无纺布袋价格,我们在近期展开的调查中发现,许多超市与农贸市场所用的塑料购物袋都不达标,还有零售商不执行塑料袋的收费政策,尤其是农贸市场。这还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凸显市场更加混乱的则是监管者的麻木。
记者:目前哪些零售场所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问题严重的又是哪些场所?
董金狮: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都是农贸市场。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农贸市场较之连锁超市而言,一直是限塑盲区,“限塑令”执行情况至今仍不乐观。事实上,因为在连锁超市购物需要到收银台出口处统一结账,塑料购物袋放在收银台,消费者若需要便与所购商品一同付费,所以便于管理,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执行较好。但农贸市场与连锁超市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市场商户比较零散,而且商户间独立清算,虽然有的市场管理者要求商户购买市场指定的塑料购物袋,但为了留住客户,连商品都可议价出售的商户,不会因几毛钱的塑料袋来跟客户计较。
记者:除了不执行收费措施,农贸市场的塑料购物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呢?
董金狮: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八成以上标示信息齐全。然而,调查组从17个农贸市场共收集了27种塑料购物袋样品,其中18种样品标示信息不齐全,比例高达六成以上。此外,18种样品中有14种是没有任何标示信息的“三无”产品。
记者:国外的限塑情况如何?
董金狮:国外做的比国内要好很多,有些国家不仅仅是限塑,甚至是禁塑,它们的执行力比国内强,因此市场比较规范。
监管者不作为 消费者无意识
事实上,国务院8号令对工商、质检、环保、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等部门都有职责划分,但是却并没有具体分工,最终来实际操作的只有发改委、商务部及工商三个部门,其中商务部和发改委都没有执法权,只有国家工商总局有一定的执法权。
记者:为什么今年的塑料袋市场情况比以前更加混乱?
董金狮:限塑令刚开始实施时,监管力度比较大,很多塑料袋生产企业都停产倒闭或者处于停业观望,但是现在监管不力,很多不合格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重现。事实上,国务院8号令对工商、质检、环保、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等部门都有职责划分,但是却并没有具体分工,最终来实际操作的只有发改委、商务部及工商三个部门,上海无纺布袋价格:其中商务部和发改委都没有执法权,只有国家工商总局有一定的执法权。关于限塑的政策非常齐全详细,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而政策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执行力。
记者:塑料袋的生产商、销售商与使用者之间,执行限塑令最重要的环节是哪个?为什么?限塑效果又怎么样?
董金狮:当然是生产商,没有生产自然就没有销售。但管理生产商的质检部门却并没有参与到“限塑令”的实际操作中。源头抑制不住,产品生产出来后企业不可能主动销毁,最终还是要流入市场。
记者:对不合法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惩罚力度如何?
董金狮:对于惩罚措施,我国出台了详细的处罚标准,尽管力度不是很大,但如果执行下来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但问题的关键就是这样的处罚标准都执行不了。目前的情况是基本没有惩罚,并且监管部门往往还罚错对象,比如农贸市场内若出现违规现象,罚款对象应该是市场的管理人员而不是摊主。如果政策执行了一半,情况会大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执行成本太高、执法人手不够、没有技术手段等。
记者:对于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的混乱情况,市场管理者又是怎样的态度?
董金狮:农贸市场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市场管理者不去进行管理,任其发展。即使生产源头没有控制好,只要使用商能够自我约束,也会改善整个环境。目前超市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农贸市场的管理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记者:消费者环保意识怎么样?
董金狮:消费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消费者,每个人又是塑料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都是塑料袋的污染制造者。但目前国内的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只要求企业守法,而自己却没有环保的实际行动。以连卷袋的使用情况为例,超市的连卷袋属于食品用袋,并不包括在限塑令中。而“限塑令”实施后,超市开始对塑料购物袋采取收费制度,连卷袋并不收费,很多消费者将连卷袋代替购物袋使用,导致连卷袋用量剧增。
多措施推“限塑”
世界上没有环保的材料只有环保的人。世界上本无垃圾,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垃圾。从长远来看,管理更重要。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主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记者:如何让监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
董金狮:其实这就需要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国务院可以作为一个政策统筹部门,对具体的工作进行安排、协调。各部门间也应该加强相互监督,当然,消费者也应该对监管者进行监督。另外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监管者的监管。对监管者的监管比对企业的监管更重要。企业为何能出现这么多问题?政府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是不敢为不能为还是不作为?
记者:在塑料袋使用环节,要求零售商进行收费的措施对减少白色污染起的作用有多大?
董金狮:政府实施收费政策的目的是提醒消费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用就必须付费,这由过去的隐形消费变成现在的显性消费。塑料袋免费时期,消费者买一两个物品就会使用塑料袋,现在基本使用一个塑料袋,都会把塑料袋装满,这无形中就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量。
记者:塑料购物袋是否有可替代的产品?推广可替代产品是否可行?
董金狮:现在有些餐饮企业使用纸袋,但塑料袋和纸袋各有各的功能,有些商品的包装必须要使用塑料购物袋。其实塑料袋的使用范围很大,强度也很好,只要能够循环使用,不乱用,塑料购物袋仍旧可用。
其实,之前我们也在寻找可替代产品,但是后来发现这是错误的,这也涉及“环保”的含义。环保并不是大家想像的不用塑料袋,环保也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消费者使用无纺布袋,如果不重复使用,这也是不环保的,世界上没有环保的材料只有环保的人。世界上本无垃圾,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惟有分类处理,才能合理利用保护地球。我们把垃圾当资源那它就是资源,我们把它当垃圾它就会以垃圾的形式污染环境。环保的关键是对购物袋的循环利用,如果一个塑料袋能够被很好的重复利用,这就是环保。环保关键在于物尽其用。
记者:除了收费政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董金狮:收费措施是显性措施,短期内会较快出现效果,但从长远来看,管理更重要。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主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国家制定政策不是禁止使用塑料袋,而是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只是对部分产品实行限制。刚才讲到替代品的方法不太可行,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方面。
比如,农贸市场的市场管理者就应该统一规范塑料袋的使用。北京东郊批发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东郊的经验是只要塑料袋进入市场,市场管理者都要对塑料袋包装和厚度进行严格把关,并且引进招标机制,整个市场只引进一家或几家塑料袋销售商,其他摊贩都不得私自提供塑料袋。如果消费者有需求就可以到规定的塑料袋销售商那里购买。上海无纺布袋价格,这些销售商若违犯市场规定则接受市场管理处罚。如次发现所售塑料袋不合格给予警告,第二次挂黄牌,第三次罚下,停业整顿。精神与物质处罚双管齐下。
当然这是针对拥有主动权、谈话权的农贸市场的措施,对于管理没有主动权的市场可参考杭州的一些农贸市场,引进政府参与。商务部门、发改委、工商部门联合对各个市场进行打分。70分以上及格,90分以上,给70分以下市场和市场挂牌展示。市场的招商更具有优势,限塑的目的是让守法者尝甜头而非吃苦头。
记者:在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方面又有哪些具体措施?
董金狮:其实环保太抽象了,消费者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应该把环保问题转为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宣传。有些农贸市场和超市连卷袋、街边小摊塑料袋都是用废料制作,没有达到QS标准,过多使用是对消费者身体的伤害。为了消费者的健康,应该提醒慎重使用不合格塑料袋。
在宣传方面,问题也比较多,比如每年6月1日组织宣传活动的比较多,但没有形成常态;其次,组织部门级别不够,应该由政府部门组织,媒体、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很遗憾,由于资金问题发改委之前的尝试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上海无纺布袋价格,随着限塑令的远去淡化,零售商方面的宣传也已难觅痕迹,罚款的案例也微乎其微。
记者:今后我国限塑的路会怎么走?
董金狮:国家的政策太多,执行力却没跟上,以后的路会越来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