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交流会指名要参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的草坪种植,市镇村三级干部给农民打招呼,请他们接待参观后再铲草。但销售不等人,当次日会议代表们来到村里的时候,绝大部分的草坪还是被铲掉卖走了。一位会议组织者感慨地说,西冯农民这次对“只认市场不认‘长’”做了一次的现场讲解。
西冯村耕地面积3200亩,农业人口1697人,从2000年开始种草坪,到去年底,种植品种已达20多个,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名副其实地成为江苏省小康示范村。
8月4日,记者来到西冯村采访发现,这里的农民种植草坪连续三级跳。
从种稻到种草
现任村支部书记李治顺一直在村里工作,他指着一块块高低起伏的土地说,这种丘陵山区全是岗坡地,的缺陷就是缺水。以前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从茅山水库引水灌溉要通过4—5级翻水才能到田里,像水稻每周要上2次水,而亩产只有500元左右收入,连水费都不够。那时候村干部喊破喉咙,甚至用自己的工资帮农民填交上缴款,都没有几个人愿意种,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是远近闻名的“北大荒”。
罗业贵是村里个种草坪的人。据他回忆,1999年底,村党支部请来省农林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家,决定把草坪作为全村重点开发项目。专家动员说,这里的岗坡地土壤板结,种草坪每个月只要浇一次水,一年能产3—5季,亩产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村里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如通过贴息贷款、财政担保基金贷款等形式提供创业基金,3年免交农业税,包销一季草坪……他和罗荣明及当时的村民组长唐怀棋就带头种了起来,结果一年就翻了身,并被树为创业大户和致富典型。看到有钱赚,大家都跟着干了起来,如今,他所在的赵家塘自然村草坪面积达1800余亩,每亩每季收入近3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无粮村”。
从种草到卖草
“一个妇女就能种10多亩草坪,西冯村耕地面积加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也不过5000余亩,如果大家都挤在地里种草坪,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土地。”李治顺告诉记者,分地种草不可能,分工协作拉长产业链,大家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刚开始种草坪的时候,种植户拿到订单或遇到上门收购的客户时,最头疼的就是对着满地草坪干着急。因为缺乏专业铲草坪人员,交货经常延迟,对销售造成了很大影响。村委会瞅准这一市场先机,鼓励村民参与到铲草工作中来,目前全村已成立12支170多人的专业铲草坪队伍。今年47岁的冯和平就是其中的一名小队长,他说,铲一方草坪0.58元,每人平均每天可铲250方,人均年收入可达3—4万元。
专门生产草绳的徐芳告诉记者,卖草坪必须要用草绳,花1000元买台机器,每天能做5—6盘草绳,10元钱一盘,不管年龄大小都能做,坐在家里每年就能挣上一万多元。目前全村已拥有草绳机50多台,带动从事草绳加工业的老弱劳力80多人,年生产草绳90多万斤,创收60多万元。
草坪种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后白镇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建成15公里的柏油路和水泥路,以及20公里的砂石路,50多名村民趁机搞起了草坪运输,每人年均收入都有3万多元。
从讨价到定价
孙平殷是村里有名的草坪销售经纪人,记者拨通他的手机,想跟他了解西冯草坪的销售情况,没想到他却聊起了他的市场销售“升级版”。
孙平殷说,西冯草坪曾为南京十运会提供10万余平方米草坪,去年北京奥组委列入北京奥运会绿色规划大目录,上海世博会也订购了不少,今年中央电视台农经节目还做过专题报道,现在已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在网上都不够卖。但卖出去是一回事,卖什么价格却是另一回事。以前为人家的工程配套,我们只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最终定价还是人家说了算。所以我们很多经纪人现在都已经转行,直接与业主谈工程承包。我家里几个人现在都在搞工程,在句容、溧水、南京承包了4处工程,像目前承包的句容东方花城小区绿化工程,除提供草坪外,还要负责今后的管理和维护。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掌握了西冯草坪最合理的价格,而且实现了产业链效益化。
李治顺介绍,今年上半年,由村里经纪人承揽的小区绿化、道路绿化、园林绿化等工程就有30多处,可实现工程绿化营业收入500多万元。他形象地说,经纪人的这一个转身,打破了市场销售瓶颈,为西冯草坪带来了一面“笑脸墙”:草坪种植从一年3季增加到5季,农户亩产年增收5000多元;种植农户扩展到邻近的王庄、延福、曹村、古村、夏王等村,面积10000余亩,年增收近7000万元;西冯村的铲草坪、草绳、运输三支配套专业队伍有了更大的发展余地,也催生了农村休闲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萌芽,同样的草坪面积,近几年产值每年都以30%的幅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