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的女儿”,我们会想起哥本哈根,提起小“尿童”于连,我们会想到布鲁塞尔,提起“开荒牛”,我们会想起深圳,提起“五月风”,我们会想起青岛。
这是一座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相得益彰。雕塑,因城市而闻名。城市,因雕塑而升华。
但当想起郑州广场上的“流氓猪”、刚刚树立就因“太丑”被拆除的乌鲁木齐“飞天”,想起全国各地雷同的所谓抽象派城雕,在啼笑不得的同时我们扼腕叹息。这是雕塑与城市的相互伤害。翻开历史,寻找城雕的本义。 记者 高家涛
【城雕之源】皇权或宗教的专属品
这些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真正的城市雕塑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城市。
中国是一个雕塑古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描述了雕塑的起源及与建筑的关系——“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 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
早期的雕塑常为建筑的附属品。或充斥于建筑的每一块砖石上,或本身就是建筑的某一个构件,并衍化为建筑的某一个局部。如古代建筑的屋顶、屋脊上的仙人、走兽,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
至于早期的“城市雕塑”,则多用作纪念和祭祀。传说黄帝死后,大臣左彻用木头刻了黄帝像并率领诸侯拜祭,这也许是传说之中我国最早的城市雕塑。再比如,我们今天去北京故宫所看到的九龙壁,常为其精美而赞叹,这亦是城市雕塑的雏形。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雕塑或服务于皇权,陈列于皇家陵园,或服务于宗教,立于宗庙殿堂之间。这些雕塑开始走向作为城市雕塑的步。但这些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真正的城市雕塑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城市。
何谓城市雕塑?按照百度百科,所谓城市雕塑,意指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可以在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着一个城市的人文与历史。
城雕,是一个城市精神的标志,是城市上空的光环。
【城雕之始】 特殊时代的政治印记
烙上殖民与被殖民印记的雕塑与中国文化和民众毫不相干,反成为中华民族蒙受灾难和屈辱的历史证据。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在中国属“舶来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但带有浓重的屈辱色彩。当时,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殖民者树立的欧式纪念性雕塑。这些烙上殖民与被殖民印记的雕塑与中国文化和民众毫不相干,反成为中华民族蒙受灾难和屈辱的历史证据。
五四运动爆发后,一批留学西方、思想解放的艺术家满怀救国救民的热情和理想回到祖国,创作了一批纪念性雕塑,以此鼓舞人民斗志、颂扬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至此,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城市雕塑才在中国破土萌芽。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和社会逐步步入正轨,城市雕塑中出现了一批以政治和革命为题材的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的坐标。一时之间,造型相似的伟人像、工农大团结像散布于祖国各地的广场上、政府楼前、学校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建国初期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浮雕和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雕塑等,这些雕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上述这些时期,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是缓慢的,而且多集中在京沪穗等大城市,时代色彩明显。
【城雕之变】 从政治向生活化转移
城市雕塑从单一表现政治历史逐渐向普通生活转移。这些作品,刚落成便获得普遍好评。
中国城市雕塑出现“质变”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千城一面”单调的城市景观,人们视觉疲劳,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弥补环境中文化的空缺,找回忽略的“文化平衡”。
1982年3月,中央批准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雕塑建设的建议》。在当时的建设部和文化部及中国美协的共同领导下,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1992年更名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随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城市雕塑的领导、管理机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根据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说法,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基本健康。当时参与这项事业的,主要是一批老艺术家和一些美术院校的专业师生。每年的作品数量大约在两千件左右,其中多为精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深圳的“开荒牛”,兰州的“黄河母亲”等。在题材上,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从单一表现政治历史逐渐向普通生活转移。这些作品,刚落成便获得普遍好评。
【城雕之热】“黄金十年”反成“垃圾年代”
太原市当时共有城雕作品353件,但其中超过八成属于劣质作品或平庸之作,仅有17%具备欣赏和保留价值。
“大到北京上海,小到县城乡镇,到处都在做城雕,仿佛一夜之间要把所有空间都填满,但精品少、败笔多,九成以上的城市雕塑不仅没有美化城市,反而成为视觉垃圾。”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一位雕刻家对全国各地“城雕热”的点评。
1990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雕发展进入了业内所称的“黄金十年”,一夜之间,各地对于城市雕塑的热情空前高涨,雕塑公司、“雕塑之乡”纷纷涌现。与之相伴的,则是大量“雕塑垃圾”的出现。进入很多城市,甚至农村,面前耸立的都是面目雷同、含义不清的抽象派雕塑。有专家总结,“银光闪闪(热衷不锈钢材质),一派抽象(风格上偏爱抽象),却不过是一个球、几条线。”在南京和广州等城市,甚至出现了专门配套生产、销售大小不同的圆球、飘带,可以临时组装“抽象雕塑”的商店。
2004年,太原市规划局对全市城市雕塑进行了一次普查,请专家进行评审。结果显示,太原市当时共有城雕作品353件,但其中超过八成属于劣质作品或平庸之作,仅有17%具备欣赏和保留价值。
该市主干道迎泽大街上曾有一个象征着太原腾飞的不锈钢雕塑,但后来被拆掉。有记者向市民提问对雕塑的印象,一位市民说,“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说汾河大桥上的雕塑像他妈妈的高跟鞋。你说能好看吗?”雷同亦是其中的一大弊端。媒体统计,全国至少有4个地方立起了“黄河女儿”。而“耕牛”、“奔马”、“火箭”造型的雕塑亦比比皆是。除了缺乏个性,这些城雕给市民的印象还有“看不懂”。昆明市大观公园曾出现造型相当诡异的雕塑,部分市民称“看不懂”。制作者回应:“看不懂是正常的,也许争议越大它的价值越高呢?当年的毕加索也没有人看得懂,但并不表示其没有价值。”
【城雕之乱】街道办主任亲自操刀
“行政景观,就是我们城市景观真正的设计者,不是建筑家,而是各级行政官员。这是中国建筑[3.66 -0.81% 资金 研报]的悲哀。”
为了整治城雕乱象,1993年9月,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由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的雕塑家承担。1987年至2002年期间,全国城雕委共向931人颁发了资格证书。但种种因素导致这条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实过。深圳《晶报》报道,有的城市甚至出现街道办主任亲自为城雕操刀的事情。
据估计,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城市雕塑远在万件以上,其中精品了了。不过,由于缺少有效的统计和管理,没有人能说出这个准确的数字是多少。“一些领导,根据个人好恶、个人修养、审美认识以及自己偏爱来定做什么雕塑作品,许多雕塑成为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是当前城雕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向群说。
媒体分析,如果把雕塑任务交给正规的机构或雕塑家,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工作周期,花费至少在10多万元。而如果找一些民间所谓“公司”和“工程队”来做,几个月就可完成,花费也只需要一两万元。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而言,雕塑所需的钱不是问题,但时间有点等不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就曾对媒体说,“常有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兴致来了,就找到我们,要求我们在半年甚至两三个月时间拿出成品来,这根本就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
存在不足10天的乌鲁木齐“飞天”就是这种“拍脑袋”作品的典型,拆除之后,当地承认,雕塑制作过程中专家和民众的参与不够。
按照陈丹青在《退步集》中的说法,这些雕塑属于“行政景观”。“什么是行政景观,就是我们城市景观真正的设计者,不是建筑家,而是各级行政官员。这是中国建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