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光辉岁月 船用阀门
60年前,随着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沿海、内河及远洋运输船舶成为了百废待兴新中国的急需。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工厂扩建为远洋船舶生产基地,并列入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大船集团次大规模建设拉开了序幕,广大员工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掀起了次创业热潮。经过这次建设,大船集团实现由单一修船向造修并举的战略性转变,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地位,从采用焊接工艺成功修复万吨级远洋货轮“契卡洛夫”号,到建造新中国艘4500吨级油轮、艘5000吨级货轮,所积累的经验为建造万吨船舶创造了有利条件。1958年11月27日,是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大船集团建造的中国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了,“跃进”号的船台建造周期仅为58天,比当时日本建造的同类型船船台周期还少一个月,媒体曾用“万吨巨轮在大连下水”的标题报道这则新闻,以“跃进”号为标志中国造船进入了万吨级时代,大船集团也从此确立了在国内造船业的龙头地位,并一举名扬海内外。
上世纪60年代,正当大船集团卧薪尝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时候,受三年自然灾害及苏联专家撤走的影响,大船集团进入全面调整时期。而随后爆发的“文革”运动,打乱了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这一时期虽然工厂成为“文革”的重灾户,但广大干部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排除各种干扰,迅速恢复生产,先后设计建造了大型远洋船舶、导弹驱逐舰、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大型螺旋桨、新型阀门、焊接锚链、电焊条、高压空气瓶等产品,大船员工在逆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
1966年5月,大船集团以远见卓识组建成立了国内个厂管船舶设计研究所,船研所成立后按中国船舶ZC规范,自行设计了中国艘1.5万吨原油船,这是当时国内吨位的船舶。船研所虽然几经反复,人员几上几下,但它为后来设计国内具有地位、首创军民品新型船舶、配套产品、非船产品发挥决定性作用,大船集团成为当时国内设计万吨级船舶型号最多的船厂。
70年代,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兴起,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量的增加,国内对各种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需求增加,大船集团开始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建设。建设内容主要是香炉礁新区建设,新建10万吨级半坞式船台,10万吨级码头等,老区进行技术改造,新增钢材处理、平面分段流水线等。随着新建及改造项目的完成,大船集团成为国内具备10万吨级以上船舶能力的船厂。
在香炉礁新区建设的同时,我国艘5万吨原油船“西湖”号开始建造,由于当时新区还没形成生产能力,工人们硬是靠人拉肩扛完成了这艘当时国内吨位的船舶。1972年6月1.2万吨大舱口远洋货轮“大理”号交工,该船第三舱口长达24米,并自备吊车,这在当时是国内首创,同时该船也是我国采用电子计算辅助设计建造的大型船舶,期间,工厂还设计建造了16艘2.4万吨肥大型原油船,投入营运后为国家北油南运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批大型船舶的相继设计建造成功,标志大连船舶重工船舶设计建造进入大型化阶段,并由此奠定了大船集团在大型油船设计建造上的优势,并一直保持至今。
作为百年企业,大船集团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大船集团根据党中央调整一线,重点建设战略后方的部署,全力支援三线建设军工科研生产,从1964年开始先后负责包建和支援了重庆齿轮箱厂、重庆造船厂、九江仪表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渤船重工、江津增压器厂、武汉重工铸锻、陕柴重工、援越湛江造船工地等十几家企业,共抽调和派遣近5786名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他们舍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分赴祖国各地投身科研生产,他们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在三线的土地上洒下汗水、留下创业的足迹,为中国造船业发展立下功勋。1984年,分出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大连船用阀门厂、大连船用推进器厂,目前已成为国内举足轻重具有影响力的船舶配套企业。如今,那些曾经受益大船集团援建的三线企业,谈起这段历史都会深切记起大船集团人的奉献精神。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