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禁痰日”不如发清洁袋
2月28日,记者从“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动员会议上获悉,北京拟在年内设立“禁痰日”。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期,为提倡讲卫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随地吐痰的陋习,北京拟在年内将某日定为“禁痰日”,但具体日期及相关内容正在商讨之中。(2月29日《京华时报》)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城市中这类不文明行为,可谓比比皆是,在节假日人群密集出行期间尤为严重。管住自己那“一口痰”并非什么难事,可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基本道德文明上的行为失守,自然是文明素质不高的体现。所以,我们才不遗余力地倡导道德,号召全社会一起抵制陋习。毫无疑问,北京市准备设立“禁痰日”,正是出于这种考量。
但是,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陋习,设不设立“禁痰日”都该禁,何必多此一举呢?更重要的是,既然设立了“禁痰日”,就起码要在这一天体现出“禁痰”的实效,那么,该怎么去“禁痰”呢?难道,管理部门要派出相关人员“漫天撒网”去“禁痰”吗?恐怕不能,也做不到。
不文明的背后是文明自律意识淡漠,这无需争议。但换个角度看,也与“行为文明缺乏管理保障”有关系。譬如,城市街头的垃圾箱太少,手中的果皮与纸屑找不到垃圾箱便只好顺手丢弃于路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固然有一些人缺乏文明修养,但也有人是因为无处“方便”而无奈就地“方便”,被动且尴尬地站入不文明的队列之中。
文明,是需要细节呵护和管理保障的。要想让人们少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就必须要有配套管理设施进行文明保障。其实,在此方面,很多城市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去年“五一”期间,北京城管给市民发放清洁袋,就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文明保障行为。可以试想:在公共场合,乘客有了清洁袋,谁还好意思吐痰?小小一个清洁袋,凸现出管理的责任,换来的是一个个文明行为的回归。
现实证明,单一的文明倡导或者文明强制,如果缺乏必要的责任跟进和文明保障,都会形同虚设。只有认识到保障文明的责任,尊重了大众的现实需求,才能树立起文明的精神。当然,发放清洁袋只是文明保障的一种形式,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就是这样一种人性化、细节化的文明管理理念。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全方位满足个体行为需求的文明保障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会大大加快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