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常州市模具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的“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换届大会暨模具产业发展论坛”在常州明都师源宾馆召开,来自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的各会员单位代表及常州市、区各级有关部门领导、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出席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还邀请了注塑模具/先进成型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徐昌煜先生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演讲。
徐先生出生于1948年,在注塑领域有着近四十余年的丰富经历和辉煌成就,现任国际先进成型技术学会(SAMT)创会理事、台湾中原大学模具与成型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台湾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注射成型课程讲师、香港模仁精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南京德硕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等,本刊有幸在此次会议上就注塑模具的发展以及国内模具行业的有关问题与徐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现代模具》:注塑模是挂在注塑机上进行生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注塑机的发展现状也反映了注塑模具的市场现状。目前,世界注塑机市场供求情况是怎样的?国内注塑机市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近两年,世界注塑模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大陆每年需求的注塑模占世界六成以上
注塑机具有一次成型外型复杂、尺寸或带有金属嵌件的质地致密的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建材、机电等各个领域。在世界塑料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企业不断追求研发创新的催动下,注塑机无论在数量或品种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2003年中国国际塑胶机械高峰论坛会会上,德国德马格塑胶机械首席战略执行官Gerd Liebig 说:“2002年,全球市场对注塑机的需求量是54300台,其中欧洲10600台,美国5000台,亚洲除中国以外地区11100台,中国26000台,世界其它地区700台。”另据悉,2006年,世界注塑机的年产量为91480台,而我国大陆的注塑机产量为57600台,占世界注塑机年产量的62.97%。据徐先生介绍,这些大陆产的注塑机,绝大部分都流通在大陆市场,如果再加上自台湾和世界其它各地进口的注塑机,中国大陆使用的注塑机占全世界产量的六成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的注塑机市场是多么庞大,其中蕴含的商机又是多么可观,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得不引人关注,徐先生提出。
徐先生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个例子是发生在浙江省嘉兴市,一家企业选了较小的注塑机来生产较大的塑件,由于融胶不及,每连续生产四模,至少有一模制品是缺料或带冷流痕的,合格率不到20%。 这样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提升了材料和人工的成本。
第二个例子是在广东省深圳市遇到的,一家公司用较大的注塑机来生产较小的透明件, 加上排气设计不佳,试模试了八个月,黄化、熔接痕问题无法解决,新品无法上市。 浪费的能源、材料、人工等自然不在话下,贻误的商机更是难以估计。
第三个例子是在广东省东莞市经历的,一模塑厂研发了两年,发现只要把原来的冷注道(cold sprue)换成热注道(hot sprue),原来须要两台注塑机生产的显示器后壳订单,如今只要一台注塑机即可如期完成任务。 但是数以千万计的显示器后壳仍然以老的低效方式生产,资源的浪费何其巨大。
第四个例子比较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企业以冷流道(cold runner)和韩国先进企业以热流道(hot runner)生产显示屏,国人的省料空间有78%!而省时空间有89%! 差别在何处? 就在设计的能力。
最后,用料多,周期时间长。由于粗放而又低效的生产方式,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注塑企业都在赚微薄的辛苦钱,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而且还提升了原料成本。
注塑模的加工是在注塑机上进行,因此,注塑机市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注塑模市场的特点。“世界注塑模行业的动态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大陆每年需求的注塑模占世界的六成以上。”谈起近几年世界注塑模市场发生的变化,徐先生表示。
《现代模具》:模具集群生产是当前国内炒得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就全国来说,当前已建和在建的模具集群生产基地(包括模具城、模具工业园、模具集聚地)已有二十余个,模具城在整个模具行业中发挥的作用有褒有贬,那么,您怎么看待当前国内的模具城“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模具城,应从“红海”战略走“蓝海”战略
一本《蓝海战略》的畅销书不仅仅给商业界带来了红海和蓝海两个名词,更重要的是赋予这两个词的深刻的市场战略含义。所谓红海是指竞争异常激烈,赢利非常困难的领域或商业模式;蓝海则是指竞争较少甚至没有竞争,赢利状况很好的领域或者商业模式。与此相对应的,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游戏规则是已经定好的;蓝海战略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制定全新的游戏规则。面对国内当前模具城的风起云涌,徐先生提出,模具城应该走蓝海战略。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模具的主要用户行业,特别是汽车、电子等行业的“井喷”式超高速发展,为模具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模具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1—10月,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量为27.7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量为16.70亿美元,出口总量为11.01亿美元,地区模具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列进口模具三甲,这三地的进口量合计占到模具进口总量的36.5%。天津、山东和北京紧随其后。在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情况下,特别是处于发展前列的地方,近年来建立了一些模具城或模具园区、模具集聚基地等。1996年,浙江余姚建立起国内家模具城,在此影响下,国内模具城区、模具园区、模具生产基地等集群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迅速发展,规模经济彰显,模具集中生产不断显示其优越性,在推动整个模具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河北泊头模具生产基地一年的模具产值已超过9个亿。据悉,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城已有10多个,正在建设或正在筹建的模具园区也有1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