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前,“斗泥玩”一直默认的名字就是叫做陶吧,但小店既然走的是个性时尚路线,陈召贤就索性再给店名玩的个性一点,“陶吧”“陶然一身”……各种各样的灵感不断涌出,终于无意间,由“逗你玩”演变而来的“斗泥玩”从脑海中蹦了出来,大家一听也是赞不绝口,就这样,“斗泥玩”DIY个性创意部落由此诞生。

越众创业网记者姬培培报道:80后的一代,有着太多难以忘怀的儿时记忆,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电控玩具,没有积木人偶,有的只是小小的画片,圆圆的玻璃球,还有地上挖来的新鲜泥巴……数年后,当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都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肩上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
我们甘心吗?有人不甘心,毕业于轻工业学院艺术系的大男生陈召贤就开了这么一家充满童趣的店——“斗泥玩”DIY个性创意部落。开业一年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小孩子的关注。
走到位于黄河路建文新世界淘宝街的“斗泥玩”DIY个性创意部落的门口时,发现店门是关着的,于是驻足细细观察这家个性小店。它没有记者想象中那么大,只有20多平米,门头很有个性,粗犷原始,画在上面的鱼纹人面图散发着原始部落的气息。门头下面是面大大的玻璃门。往里看,紧贴着门的地方有一个展示架,上面大大小小放满了泥塑作品,棕色的泥人看起来生动顽皮,细看泥塑的每笔刀痕,干净利索,制作人的细心与功夫可见一斑。
再往里看,屋子左面并排放着四台机器,右边是桌子,后墙和右面桌子后面的墙壁旁边放着都是木制的陈列架,但比之门前的陈列架又显得非常粗糙。仔细一看,原来是用木条钉起来的,不用问,就知道一定是店主自己钉的。不过这样粗糙的做工放在这家店里却不显得廉价,反而与店里粗犷原始的风格相映得当。
“hello!”一个响亮的招呼声从路口传来,扭头一看,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年轻人朝这个店的方向驶来。“你好呀!你就是陈召贤吧!”记者的猜测果真没错,说明了来意,就一起走进店里聊了起来。

陈召贤是郑州轻工业学院2004届毕业生,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在郑州一家公司做企划,工作了一年,心里一直不踏实。尤其当他到一个朋友工作所在的“陶吧”里玩过一次之后,他爱玩且追求自由的天性便被激发了出来。“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陶吧那该多好!就是不知道开这样的店都需要些什么东西。”陈召贤心里嘀咕着,紧接着他便开始行动了。通过朋友,他了解到陶吧的生意还不错,用朋友的话说“在郑州开一个陶吧,我保证你不会赔钱!”慢慢的,他又结识了许多开陶吧的朋友,在交流中慢慢了解了开陶吧的一些必备知识。
毕业后这两年内,他一直从事着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他的陶吧梦也日渐清晰。在年工作中,他遇到了今天的好兄弟陈雷,陈召贤跟他说起了开陶吧的事,两个人一拍即合。第二年陈召贤一辞职,陈雷就铁定了要和他一起创业的心,在陶吧即将开业的时候也递交了辞职申请。
开业前,“斗泥玩”一直默认的名字就是叫做陶吧,但小店既然走的是个性时尚路线,陈召贤就索性再给店名玩的个性一点,“陶吧”“陶然一身”……各种各样的灵感不断涌出,终于无意间,由“逗你玩”演变而来的“斗泥玩”从脑海中蹦了出来,大家一听也是赞不绝口,就这样,“斗泥玩”DIY个性创意部落由此诞生。
要说开这样一个手工DIY店,少不了的就是材料和工具,陈召贤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表现的尤其随意,“材料倒是在郑州跑了不少地方,什么软泥之类的材料一般不是一个地方就能买齐的,而这些做陶的机器都是在网上查后,专门从景德镇定制过来的。”而让记者想不到的是,开店前的市场调查都是在网上做的,“现在80后不都是这样嘛,我不喜欢跑到别的店去看,像这样的店去看了也看不出什么,问人家老板情况,他们也不会告诉你,所以像这些定价啦,会员啦等等这些细节东西,我都是参考网上教的那样做的。”阳光下的陈召贤洒脱的答道。
的确,从店开业起,陈召贤定给顾客的价格一直都没有变,20元每次,还可以办会员卡。他说:“以前郑州也有很多陶吧,但是很快就没落了,原因就在于店家和顾客的买卖关系太分明了,商业味道太浓,不仅孩子玩不好,家长也会觉得价位太高。突出创业性、降低价位才是手工项目的关键。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客人走进店里,但陈召贤并没有像其他店里的老板热情地招呼,而是随意招呼一声:“随便看看!”有的客人看两眼就走了,有的客人则径直走到转盘旁边,这时陈召贤则上前招呼客人坐下,自己去准备材料。他的待客之道就是:太热情往往会让客人感到很拘谨,既然进来玩,就玩的随意一些,玩的开心。
现在,看着满屋陈列的塑像觉得挺壮观,其实这都是费了不少功夫才做成的。陈召贤虽然学的是艺术,但却从未受到过老师的正规指点。不过从小爱玩泥巴却是他做这个店的原因之一。开店之前,一个朋友在外地一个陶吧里帮忙,他就经过过去玩,那个时候他连掏空都掌握不了,真正开始认真上网学这个手艺的时候,是在开店前几个月,从网上找来教程,视频,认认真真照着做。店开张后,他更是努力练习,每天早上八九点开门,晚上十一二点才走,十分卖劲。
因为手里没有多少钱,除了买材料机器花掉的几千块钱,租房就是花钱的大头了。跑了德化街、商场等很多地方,昂贵的房租让他不得不来到黄河路上这个刚建起一年的便宜地段,好在附近挨着几所小学和服装市场,人流量还不算太坏。
交了半年租金,又自己装修了房子,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开业时已经是2008年4月15日。在这个行业来说,这个时候正是旺季,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们一般不会伸手去碰这个泥巴的。陈召贤印了传单在街上散发,而另一个“潜伏”在网上专做宣传的合作伙伴陈雷也开始做起了网络推广。“开业前主要还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从10号开始有一个五天时间的免费体验活动,来了很多人……”陈召贤这一招使的还是不错的,来的顾客里一半是孩子,还有一半是年轻人,他们中很不少人都成为了店里的回头客。
我们坐在靠着门的桌子旁边,在我身后的自制架子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陶制品,有小罐子、小瓶子、小动物、小人儿等等,每件作品下面都附着一张小便条,上面一笔一划的写着“**在这里玩的很高兴,很喜欢这样的店……”“这是我亲手做的个瓶子”后面署着制作人的姓名。这些作品多是出自孩子之手,虽然不太精致,却显得生动可人。

谈起刚开业时的情形,陈召贤说道:“我们店跟其他店不一样的一点是,客人来了我会亲自教他们,刚开业的时候,我几乎是忙个不停,两只手的这里都磨出许多红点来了!”他边讲着边指了指小指头外侧的皮肤。
开业人气这一关度过了,要想持续吸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就必须不断推出新的业务,除了一些基本的软陶、泥塑,又新添加了业务陶艺、手绘T恤、彩绘石膏、情侣印、宝宝印、装饰画、人像定做等等。比如天冷的时候,做手工的人少了,但过来要求人像定做的就多了。这样一年下来无论是旺季还是淡季收入都不会相差太过悬殊。
现在,“斗泥玩”已经开业一年了,只有创业的才真正能够体味到创业的辛苦和压力,他说,其实店的生意并没有太多赢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流量不够大。记者在其他报道上看过北京一个类似这样的陶吧:起初的情况与陈召贤的情况一样,因资金问题而不得不选一个位置偏僻的地方,任店主如何宣传效果也不太好,最后,他找了一个客流量大的地方搭台现场演示,由此才吸引了一批客人寻店而来,稍有赢利后便马上把店开到繁华区,又调整了价格和业务,渐渐火了起来,并很快开了分店。
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对于这样一个店是多么的重要。而陈召贤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其实真正的陶吧应该是在一间大房子里,大家这边做着泥胚,做完就可以当场烘烤出来,还可以加上彩釉等等,起码做完之后不会是半成品,而是可以拿回家放在桌子上成为一种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