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齿轮/山西变速齿轮加工
随着生产的发展,
齿轮加工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加工。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加工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轮加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加工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加工,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加工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加工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加工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加工.1899年,拉舍实施了变位齿轮加工的方案。变位齿轮加工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加工的承载能力。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加工,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加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加工遂得以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加工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加工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齿轮加工可按齿形、齿轮加工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齿轮加工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加工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加工中 ,渐开线齿轮加工占多数,而摆线齿轮加工和圆弧齿轮加工应用较少。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加工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加工,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加工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加工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齿轮加工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加工、锥齿轮加工、非圆齿轮加工、齿条、蜗杆蜗轮 ;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加工、斜齿轮加工、人字齿轮加工、曲线齿轮加工;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加工、内齿轮加工;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加工、切制齿轮加工、轧制齿轮加工、烧结齿轮加工等。齿轮加工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加工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加工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加工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加工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加工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硬齿面齿轮加工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加工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加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加工的精度。
中国齿轮加工工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齿轮加工行业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的行业。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加工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2006年,中国全部齿轮加工、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262818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823824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6652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2007年1-12月,中国全部齿轮加工、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3654284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2008年1-10月,中国全部齿轮加工、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445291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2%。
山西齿轮/山西变速齿轮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