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1瓦的节能灯,其亮度相当于白炽灯的5倍,可节电75-80%。
在建湖县,今年60多岁的龚根山老人怎么也想不到,2 0多年前自己创办的一家村办作坊式小玻璃灯具厂,在其影响和辐射下,如今节能灯已长成“参天大树”——全国的节能灯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灯饰灯具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0家,涌现出振亚、百倍、豪迈、日月、爱民、金星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年产节能灯6亿支,节能灯饰灯具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节能灯明管日生产能力达60万支,年生产能力达2.5亿支,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利税1.5亿元,吸纳近2万人就业。在节能灯明管生产上,建湖县和浙江临安、广东古镇成为全国三大主要生产基地。
田野里走出一大批制灯能手
建湖县节能灯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乡镇企业生产节能灯半成品,像玻璃灯管等初级产品。颜单镇农民龚根山是最早从事节能灯生产的,从村办企业起家,创办了振亚照明公司,吸纳500余名农民就业,年产灯管近2亿支,是全县节能灯行业的“领头雁”。
为培养技术人才,一些企业与当地的职校、技校联姻,设立节能灯具专业。不少技术原来就比较精湛的工人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工艺水平更加娴熟,全县涌现出数百名生产节能灯饰灯具方面的“制管专家”、“盘圆能手”和“弯脚状元”。目前,该县仅掌握生产技术的操作工就达1万多人,其中技术工人占50%以上。
大批制灯能手的出现,使节能灯产业膨化发展。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不少技术能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纷纷另立门户,自主创业。今年28岁的农民姚功旺原是振亚照明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从普通玻璃工干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很快成了厂里的业务尖子。技艺娴熟的小姚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自己创办了企业做老板。2003年,他筹措资金1500万元,在家乡创办了鑫旺玻璃制品公司,生产节能灯饰灯具产品,企业办得红红火火。
给产品植入“高科技”元素
在短短20多年的发展中,节能灯如今已成为发展建湖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靠的就是不断创新,超越自己。一度时期,节能灯产业曾在低平台上同行相互厮杀,节能灯市场陷入了低谷,建湖一些精明的节能灯企业当家人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占领市场。
建湖节能灯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进行自主创新。玻璃管材是生产节能灯的基础原始材料,由于玻璃管材对工艺要求十分苛刻,技术含量较高,全省仅有昆山等苏南少数厂家能够生产。随着节能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县节能灯企业对玻璃管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因货源紧张经常停工待料。爱民灯饰公司投入1500万元,进行科技攻关,成功地拉出了12毫米节能灯管材,填补了盐城市玻璃工业的一项空白,打破了多年依赖苏南厂家的局面,每年生产节能灯管材5000吨。
建湖还在更高层次上与高科技攀亲,借梯登高,在产品中植入“高科技”元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通过创新产学研联合体,节能灯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20多个,共建研发机构8个。振亚照明公司在上海建立科研开发中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上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螺旋节能玻璃灯管、新型球拍灯罩、芯柱节能灯座等新产品,为企业发展培植了后劲。日月照明有限公司投资245万元,从清华大学聘请一名中科院院士,并与复旦大学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掌握了LED半导体数码灯具的核心技术,新产品一打入市场,产销两旺。科技含量的增加,使节能灯市场越来越大。目前,全县节能灯饰灯具畅销上海、广东等14个省2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节能灯“长”成大产业
面对国家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倡导节约能源的实际,建湖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节能灯产业。经常邀请中国照明协会等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前来指导,科学制定节能灯产业的发展规划。
建湖县聘请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27名专家、教授常年担任节能灯企业顾问,为节能灯产业发展支招。积极开展创牌工作。“百倍”牌荧光灯是国内同行业的知名商标,企业生产标准最早被认定为国内生产荧光灯的行业标准。日月照明公司制定的GB16844产品标准化体系,最近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节能灯行业标准。
通过组建“建湖县照明行业协会”,规范竞争行为,在资金、技术、生产、管理、营销上进行合作,打好组合拳,抱团打天下,全力主攻国际大市场。充分利用建湖现有节能灯产业基础,建湖大力开展节能灯产业招商,每年都到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开展绿色照明专题招商,吸引客商投资节能灯产业,拉长做粗产业链。目前,节能灯产业已由单一的玻璃管材发展到灯具、灯饰、节能电子镇流器等120多种产品,形成技术开发、明管生产、整灯组装和国际贸易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