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iq1u设备有内置系统,并向正压型电气设备内释放出少量的易燃性液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壳内的危险区域从1区(或2区)降低到非危险区”的这类提法的含义是,正压型电气设备外壳内的危险区域就是它所处的使用环境中的危险区域(由于“呼吸”作用。处于这种环境中的设备的内部同样被定义为这种危险区域);通过“pb”级(或“pc”级)正压保护把它内部的危险区域降低到非危险区。
对于正压型电气设备来说,人们在采用防爆安全技术措施时,除了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外,应该考虑到它的内部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物质)释放源。这一点很重要。
假若设备内部不存在可燃性气体(物质)释放源,正压保护仅仅对设备所处环境中的可燃性气体采取保护措施;如果设备内部存在可燃性气体(物质)释放源,正压保护应该同时考虑对这些可燃性物质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在化工工艺流程中,有时候往往有一些工艺管道通过电气设备,这样就可能在设备内部出现可燃性物质的释放源。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机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减人增效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计划性维修制度已逐步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希望能实现对电气设备维修管理由“到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向“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观念转变,并对传统的设备维修制度进行改革。实际上,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是当前先进工业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策略。定期维修是不管设备状态如何“到期必修”,有失设备维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它来指导维修实践,可能会发生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情况,从而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某些不必要的频繁检修还可能会增加误操作、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的几率此外定期维修造成的计划停电很可能影响供电可靠性和售电量。
决策分析就是从若干可选方案中选择和决定最佳方案的一种分析过程。对电气设备实施状态维修,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生产计划、经济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当电气设备出现某种非紧急故障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检修处理,不仅涉及对电气设备实际状态的判断,而且还应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和设备管理情况是否可以报废等,提出维修计划安排和维修方案,采用某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决策指标或决策目标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维修方案。决策分析的方法很多,应研究多种方法应用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决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