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w4kdl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yi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
![](http://file.btoe.cn//image/uploadImage/wjtClient/275102467297671/20220915/507345f4-7347-4c1b-bf5c-7b8c06e24775.jpg)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第1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zui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http://file.btoe.cn//image/uploadImage/wjtClient/275102467297671/20220820/90c95394-91a2-4584-98f8-037a6fb59f94.jpg)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