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标准到制定标准
  创业艰苦,一个村办企业脱胎换骨的历程更加非同寻常。陶安祥说,亚星锚链的船用锚链生产是从买标准开始的,几十年的发展,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船用锚链终于成为全球影响力品牌。
  进军海洋系泊链产业,给亚星锚链业务发展带来重大转折。企业决策层敏锐意识到,随着石油开采从陆上向浅海、再由浅海向深海拓展,深海采油技术装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这也给了系泊链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船舶制造进入了相对稳定期,但在手订单萎缩明显。很多国家都将重点转向海工产品,今年以来全球海工装备订单出现井喷局面,到2月中旬订单已超过120亿美元,与2010年全年总量持平。同时,海洋工程产业列入我国“十二五”新兴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投资将达2500―3000亿元。海洋工程预计将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海工产品的技术要求非同一般。历史上海洋钻井平台出现多起重大事故,一个重要原因是钻井平台没有抵挡住狂风巨浪的冲击。2006年,中海油的石油钻井平台受台风影响发生了系泊链断裂事件(原欧洲制造),如果从欧洲找原生产厂家更换,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而亚星只用4个月就给中海油重新更换,使其提前数月恢复生产,为国家挽回损失数十亿元。这件事,让亚星赢得了国内海洋石油开采业众多企业的信赖,也更加坚定了亚星锚链研发制造世界的系泊链的信心。
  专家介绍,目前系泊链按照机械性能可分为R3、R3S、R4、R4S、R5等几个等级。长期以来,海洋系泊链生产只有美国的R3标准,亚星锚链这匹“黑马”杀入系泊链行业,首先打破的就是R3的国外垄断。随着海洋石油开采由浅海200米深度向3000米以上更深海域发展,用户对海洋系泊链的规格、强度有了更多更严苛的要求,而主要适合于浅海作业的海洋石油平台的R3系泊链难以满足。亚星锚链及时调整,盯住大规格、高强度的R4级海洋系泊链和超高强度的R5级海洋系泊链,边攻关研发,边制定相关标准。
  作为世界锚链行业的一座高峰,R5系泊链的研发生产对于亚星锚链而言困难不言而喻:制造R5系泊链的专业原材料,国内尚处于空白;超高强度钢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欧美国家亦处于研究阶段。
  当“海洋石油981”项目组将锚链设计参数提供给亚星锚链的时候,亚星锚链做出了攻关承诺,投入数千万元进行自主研发。国内七家高校与研究机构也参与其中,上海大学承担氢脆拉伸试验,宝钢钢铁研究所提供锚链材料研究……最终亚星锚链成功研制出该产品。
  目前,无论是中国船级社制定的国内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国家标准,R5标准的所有验证数据都来自亚星锚链,亚星锚链成为全国一家R5标准制定的企业参与者。在国外,美国ABS船级社在获得了亚星锚链的相关数据后,R5才由草案变成了正式标准。例如,ABS的R5硬度值原有标准是315,因为亚星锚链的突破,ABS的R5硬度值标准修改为340。
  通常而言,决定系泊链质量高低的核心元素有两个:一个是强度,一个是韧性,强度越高,相对韧性就越差。而亚星锚链做到了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统一,其中屈强比小于等于0.92是世界性技术难题,纵观各国系泊链生产企业,唯有亚星锚链十分稳定地达到了这个指标。
  一根锚链长2000多米,国际上现有制造的常规直径一般在120―130mm,深海采油时代更是要求将直径增至180―200mm。这样超大规格一根链的重量要达到600~1000吨,在成千上万的单环中每一环都必须无缺陷,这不仅对焊接、热处理工艺是重大考验,就是生产装备也得从零开始。亚星锚链自己研发装备,自己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拥有世界上的16号系泊链生产线和4000吨锚链拉力试验机。
  今天的成果源于持之以恒的努力。亚星锚链的装备研发已进行15年,近三年用于系泊链的材料、工艺、装备以及检测手段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达12000多万元。这样的投入结果,使得公司系泊链相关技术也在全行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就达2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去年,R5系泊链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同时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2010年12月28日,亚星锚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举为公司系泊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按照陶安祥的规划,在稳步发展船用锚链的同时,将海洋工程系泊链作为公司未来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