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一个村办小铁匠铺,如今是全球锚链生产出口企业;当初围绕内河船的小铁链敲敲打打,如今设计生产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系泊链代表了世界水平……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用二十几年的时间,书写了这样一部精彩的时代传奇。
  2011年5月26日,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这天,“海洋石油981”在上海顺利起航。这个被称为“海洋石油航母”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顺利问世,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先进水平,也标志着我国深水石油勘探向深海探油的开发之路由此打开。
  但人们也许不清楚,这项令国人自豪的成就凝结了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的贡献:“海洋石油981”的“定海神针”――R5级系泊链由亚星锚链研发制造。这个系泊链代表当前世界水平,具有超高强度,能保障钻井平台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这一突破,正是亚星锚链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鸿篇巨制的注脚。
  从铁匠铺到高端海工产品制造商
  有人说,每个成功企业身后大多有不一般的发展史。回望亚星锚链的成长历程,既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挑战,更让人看到迎接挑战的决心,看到志存高远的信心,看到不断创新的恒心。
  二十几年前,亚星锚链只是个村办小铁匠铺。如今,亚星锚链已是世界的锚链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船用锚链的65%,新造船的70%。同时成为世界、全国的高端海洋系泊链产品生产制造商。
  作为负责人,二十几年前的陶安祥有个强烈期盼:拥有一条像国有企业一样的机械化生产线。但因为缺钱,这个愿望一直难以变现。直到1994年,亚星拥有了条生产线,企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从此发生重大改变。1999年,完成了企业改制后的亚星锚链,迸发出空前的创新和发展活力。
  如今,作为亚星锚链的董事长,陶安祥又确立新的奋斗方向:把亚星锚链打造成为世界系泊链产业的领跑者,在高端海工行业绽放光彩。
  系泊链是一种将海洋结构件固定在其作业位置的设备,也是海上系泊链定位系泊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系泊链的生产制造,亚星锚链无疑是个后来者。当亚星还是手工作坊时,日本、瑞典、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发海洋石油平台使用的系泊链产品。作为海洋石油勘探、采集固定装置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装备,系泊链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不断升级,成为一种充满科技含量并且具有一定行业门槛的新型海工配套装备。
  30年来,西方企业在这个产品上的市场垄断地位一直没有打破。国外一些持有偏见的锚链制造专家甚至断言,中国人“上得了天,下不了海”,不可能开发出具有如此高难度技术要求的海洋石油平台用系泊链,能满足抗风浪、抗腐蚀、抗冲击、抗变形、抗断裂、抗疲劳等要求。
  但是,坐稳了全球船用锚链龙头宝座的亚星锚链,就是不信这个邪。2004年起,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技术开发,上马系泊链制造专用机组,并采用国际的锚链制造技术确保研发产品质量。一年时间不到,石油平台系泊链就在钢花四溅的机组设备中“诞生”,专家评定其质量、技术达到国际水平。2005年,公司开发的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产品收到美国API总部质量体系认可证书。当年,一批石油系泊链产品出口到新加坡,一举创造中国人生产系泊链的神话。
  目前,亚星锚链已拥有34条生产流水线,12条热处理生产线,年产量25万吨,占全世界产量50%以上,产品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