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浙江、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捕捉,多在夏、秋季百蚁蛉栖息处铲沙筛取,捕捉后用文火微炒至虫体膨胀为度。
药材性状 本品谷粒状,长7~15毫米,全体呈黄褐色,有黑褐色斑点;头部度较扁大,口器发达,上颚1对,扁长内弯如钳螫状;胸部大,腹知部有环节10个,胸、腹部膨胀或微胀,两侧有短毛,末端有刺;足3对,中足最长,在采收加工炒制时多已脱落。体轻,质松脆道。气微腥,味微咸。以体大、全形、黄褐色、体轻膨胀、无沙泥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咸,温。归肾、膀胱经。解热,镇痉,散结,利尿通淋,化疔毒。用于小儿高热,肾及尿道结回石,小便不利,瘰疬,疔疮答。常用量3~9克,煎剂或研末冲服。
功用: 归肾、膀胱经。解热,镇痉,散结,利尿通淋,化疔毒。用于小儿高热,肾及尿道结石,小便不利,瘰疬,疔疮。常用量3~9克,煎剂或研末冲服。
性味: 辛、咸,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