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 " 烧钱 " 来熬死竞争对手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现在外卖平台基本给美团、饿了吗占据,但是在之前有多少平台在你还没来得及体验就消失了。
除了经营管理问题,前期各大平台给入驻商家、用户的各种补贴烧光了资本家大量的资本。输的人倾家荡产,熬下来的人浑身是伤,之后为了弥补之前的亏损,势必又会在用户身上讨回来,原本享受这会员待遇的用户一下感觉回到被剥削的状态。
把会员制营销当做敛财工具
比如健身会所就出现这样的案例,前期装修未完成的时候,就以预售的形式招收健身会员。一般都会让用户缴一年的会员费。之后,老板带着会员费消失了,只留下未能提供服务的场地,以及愤怒的会员。
在一些做的较大的企业,为了融资等目的,利用会员制营销制造漂亮的营业额。比如会员充值 500 当 1000 使用,会员充值了 500,当月他可能只消费了几十块或者未消费,但是这 500 的会员费已经算进了企业这个月的营业额。并且还可以跟投资人说,我们这已经有上万会员,即有上万稳定的客户。
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你不知道的是在这些企业华丽的数据背后竟是提前收取了产品、服务的费用。这么大力度的给会员返利,自然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运营成本,后面或者给会员提供劣质的产品或者服务,或者继续加大力度收取会员费用以填补先前的空缺,直至这套系统最终奔溃。最后一批会员,最后一批投资者就成为了 " 接盘侠 "。
说到底会员制营销不能光靠让利来运作,企业必须同时走向做服务做用户体验的 " 深度阶段 "。各个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实体企业,这一切让用户精细化运营的迫切度呼之欲出,否则企业就无从谈竞争能力。
以前我们免费看在线视频,现在看视频非会员是免费,而会员反而收费,但是现在很多人情愿每个月花几十块也不想回到当初免费的时代,因为会员不用再看广告了,在网上就能合法的看到高清的正版电影、电视剧。摆脱以往的纯让利的会员制营销,而转向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必然是接下来的整体趋势。记住,会员制的本质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