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通宝是五代十国货币,始铸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显德二年(955)始铸。仿唐'开元通宝'钱制铸钱,名'周元通宝'。铜质小平,隶书对读。'元'字左挑,背有月纹、星纹或星月纹。星纹或穿之一角。每钱背月似为八卦方位之一。因此说月纹与阴阳五行、日初上有密切关系。毁佛寺3336所,取铜像铸钱。种类很多,形制精美,有星月或龙凤等背纹。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为筹措军饷,安抚百姓,于登基之初下令毁佛,将佛寺中的铜像销毁,铸成'周元通宝'。作为毁佛钱的一种,周元通宝在中国钱币史和宗教发展史上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钱文
周元通宝钱文仿唐开元通宝钱文。改'开'为'周','周'字方正匀称,'元'字长横左挑,与开元通宝相比较扁,'宝'字较小。钱文为隶书,兼有篆书成分。钱文庄重,挺拔,深峻。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大多铸工不精,钱文也大都夷漫不清,但周元通宝钱文非常工整,端正,故在五代钱币中,周元通宝的钱文首屈一指。
形制
周元通宝形制仿唐开元通宝形制,外廓较宽,内廓较细。真品周元通宝一般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左右,大型者达到2.58厘米,小型者只有2.26厘米;重量一般在3克至4克之间,重者4.6克,轻者2.9克。周世宗重视铸钱,钱的形制基本一致。因此,对待形制特殊的周元通宝,要仔细鉴别。
周元通宝基本为小平钱,也有少量大样钱铸行。小平钱以光背为主,也有背星月者,为开炉记。周元通宝炉记丰富,常见形式比较多。
周世宗对铸钱很重视,据说曾在后殿设立几十座大炉,亲自督铸。后来民间也出现了不少私铸厌胜钱,普遍都很精致,故在做工上,周元通宝比较精美。对于做工粗糙者,要仔细鉴别。
![](http://cos.solepic.com/20190222/b_4269225_2019022221125299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