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报名电话海选时间
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
《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从《旧唐书》的记载中看,规范读法是'开元通宝'。但也能从记载中了解到有些人将钱文读成'开通元宝'。从字面意义上讲,两种读法都有道理。
从文史依托上讲,'开元通宝'读法中的'开元'一词最迟在东汉初年时就已经出现。东汉初期学者,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文章中屡次提及'开元'一词。他在《汉书·李寻传》中写道:'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他还在《东都赋》中写道:'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两处的'开元'均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故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通'一词在唐以前古籍中指打通,疏通,引荐之意。'元宝'一词在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记载,指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二者均与钱文含义根本搭不上边。故可见读成'开元通宝'有文史依托,显得自然。而读成'开通元宝'则缺乏文史依托,显得突兀。另外,从精神内涵上来讲,'开元通宝'能体现出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时代背景。而'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积极向上的精神。从铸期上来讲,开元通宝作为非年号钱,铸期很长。开元通宝经久不息的奥秘就在于它被统治者们看做是吉语钱。读成'开元通宝'能明显体会到吉语就是'开元',而读成'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吉语。故综合以上分析,《旧唐书》的记载是正确,可靠的,而钱文的正确读法就是'开元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