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电视,看到一位弃婴在孤儿院长大成人后与亲生父母相遇。亲生父母接受访问时声泪俱下,称当年是因为家境贫寒,万般无奈才放弃了孩子,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希望可以找回孩子,补偿孩子。
镜头一转,那位已经生出青色胡茬儿的小伙子一脸漠然。记者问他:你愿意与父母相认吗?他点点头:愿意。
记者又问:那你愿意跟他们回家吗?他说:不愿意。
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好多年以前我期待过跟他们相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想了太久太久,几乎每天都要想一遍,想起来就想哭。
可是特奇怪,想着想着吧,这个念头居然就渐渐淡了,而且越来越麻木。到最后,我自己也不觉得这是多大个事了。
他摇摇头:我现在觉得自己就这么自由自在,没爹妈管着,也挺好的。如果他们再来照顾我,我还真不习惯,所以还是算了吧。
记者追问:那你是在恨他们吗?
他笑了一下:以前有过,现在确实是真没有了。没有爱哪来的恨?我就是觉得,有些东西来得太晚了,并不一定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我不想要了。
再回想起前面看到的一个高考考生迟到的故事,这位考生迟到了半个小时,哀求监考老师让他进去,监考老师却不为所动,说了一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
考生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磕到头都破了,老师仍坚称绝不破例,拒不放行。考生最终晕倒在地。故事听起来这位老师太不通情达理,可仔细想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只是履行职责而已。如果他一时心软,是对千千万万按时抵达的考生,所给予的不公。
在我们身边“迟到”的话题每天都在上演,无论生活、工作亦或是爱情。
一杯热腾腾的茶,放到凉透,再喝已没有必要,只会伤身。
儿女的孝顺,在父母仙游以后才体现,那是失德与伪善。
爱情的表白,在罗敷有夫之后再开口,要么是甘当见不得光的小三,要么也只能留下“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当别人在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留给你的只是满地的悲伤。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是你输给了互联网,而是输给了你不相信互联网,输给了你的犹豫不决。在某场人生约会时,如果又一次迟到,只能说明从未重视。即使“到”了,也无法抵消“迟”的负作用。
不曾重视的相约,失去时莫道遗憾。希望以后的你不要成为那个迟到的人,无论生活、工作还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