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
混凝土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中国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但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常用的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中国采用的钢桩主要是钢管桩和H型钢桩两种,都在工长生产完成后运至工地使用。
(1)预制桩的特点
优点: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检查;施工工艺简单,工效高。
缺点:沉桩过程的挤土效应常常导致断桩(接头处)、桩端上浮、增大沉降,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造成破坏等;锤击或振动法沉桩时的振动及噪声等影响周围环境,不宜在城市建筑物密集的地区使用;预制桩不能穿透硬夹层,往往使得桩长过短,持力层不理想,导致沉降过大;预制桩的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可调范围小,不能或难于按变刚度调平原则优化设计;预制桩的配筋一般高于灌注桩,接桩时增加接桩费用,经济性差。
(2)预制桩的适用条件
预制桩适用于:持力层上覆盖为松软土层、没有坚硬的夹层;持力层顶面的土质变化不大,桩长易于控制,减少截桩或多次接桩;水下桩基工程;大面积打桩工程;工期比较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