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
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
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正因
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
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http://cos.solepic.com/20180530/b_4168231_201805301024362902.jpg)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
采取支护措施,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中
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一、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
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
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
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
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
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
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
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
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
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
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2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
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
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
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
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
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3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
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
论上讲是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
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
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
虑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