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国30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按期完成了各项主要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普查的成功,为今后组织实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提高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健全普查组织是普查成功的保障。国务院成立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普查工作。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相应的普查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都成立了普查小组,全力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为强化责任意识,下级与上级普查机构层层签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标责任书”。发展改革、宣传、机构编制、监察、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和铁路、银行、证券、保险、军队、武警等系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认真履行职责。许多地方的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指导普查工作,各级普查机构负责同志亲自带队督促检查组织实施情况。在充分考虑责任心、业务能力、普查经验的基础上,经认真选调和选聘,全国组建了300万人的普查队伍,自上而下、逐级逐层对所有普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普查制度、调查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实践证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基层组织的积极参与,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为普查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科学设计方案是普查成功的前提。国务院经普办全面吸取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经验,充分借鉴国际上经济普查的成熟做法,认真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基层统计机构和普查对象的意见,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深入开展综合试点和不同形式的专项试点,广泛调查研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了科学的普查方案。与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方案的特点在于,普查范围更加全面,把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调查范围,由规模以上工业扩大到全部第二、三产业单位;普查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企业效益和技术情况的指标,增加了高耗能行业通用设备情况调查;普查方案更加统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单位清查标准、办法和统一的个体经营户普查办法;普查方式更加科学,实现了常规调查与普查的有机结合;普查队伍更加注重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制定了严格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聘和培训细则。科学适用、统一完善的普查方案,对有序组织实施普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扎实开展单位清查是普查成功的基础。这次单位清查,将每一个居委会、村委会所管辖的区域设置为一个普查区。按照统一的清查标准和办法,分别由各级普查机构,依据现有的行政区划,在上级普查办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划定普查区域,绘制普查区划图,实现了普查区对地域的全面覆盖、不重不漏。普查员实地逐街逐巷、逐楼逐室、逐门逐户,对辖区内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基本实现了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通过与工商、税务、质检、民政、编制部门提供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行政记录进行比对,保障每一个普查对象都被纳入普查总体。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全国不少省份已经建立了具有村(居)委会边界的普查区电子地图,有些地区还将普查对象关联到建筑物,这对查清基本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细致的单位清查,为实施普查登记和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认真做好普查表填报是普查成功的核心。国务院经普办与中宣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各级普查机构和宣传部门组织各类新闻媒体,采取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和户外标牌、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普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提高了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在普查表填报阶段,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各负其责,按照全国统一要求,严格依据单位清查的单位名录发放普查表,逐门逐户组织指导普查对象填写普查表,认真审核、验收、汇集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派出许多工作组,深入登记现场进行督察指导,有效地推动了填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普查对象认真整理普查基础资料,积极配合普查工作,认真填写普查登记表,及时报送普查资料。高质量的普查填报工作,确保获得了海量、扎实的微观数据,为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过程控制是普查成功的关键。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坚持依法普查,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独立组织实施普查,独立加工上报数据,严守普查对象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严肃查处普查违法违纪行为。制定普查工作进度表和业务流程图,保证了普查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建立实施数据质量控制单位责任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验收。各级普查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数据质量控制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工作。基层普查机构对单位清查表进行了全面的人工审核并组织各普查区进行交叉审核。对普查对象报送的所有普查表,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照制度规定的审核要求,逐一进行了专项检查;各基层普查机构组织有经验的财务、统计人员,对普查表填报质量进行人工审核,重点核对调查单位数、产业活动单位数、主要统计指标的关联性和匹配性。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县、市和省级普查机构又运用全国统一设计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逻辑审核。上级普查机构对下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数据还实行了严格的质量验收。
六、事后质量抽查是检验普查成功的依据。按照副总理“经济普查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要求,为准确判断这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根据国际惯例和历次普查的经验,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数据质量抽查方案,明确了严格的抽查纪律和规范。国务院经普办共抽调近400名业务骨干组成30个抽查组,由国家统计局各内设机构和部分国家调查总队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各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事后质量抽查,共抽查93个县、186个普查区的21843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4263个个体经营户。各省、市、县普查机构也组织了相应的事后质量抽查。抽查结果显示,这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填报质量符合普查方案设计要求。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圆满成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拥护。这次普查的成果再一次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映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