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报,正式终止对中国打火机反倾销的调查。至此,历经一年之久的国产打火机保卫战,在“挑战者”欧盟的匆匆“撤兵”、“应战者”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的喝彩声中尘埃落定。
从怕打、不懂打国际官司到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从容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并最终取得胜利——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初步学会了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贸易争端的本领,并由此,最终完成了中国地方机构参与国际游戏规则时,从无一席之地到有所作为的角色转变。
这场无硝烟的国际贸易战,不仅见证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胆识气魄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举,更彰显温州民间的组织力量。
而更为世人所看重的则是,这一被冠以中国入世后“民营企业应诉反倾销胜案”的重要事件,在一个WTO的全新语境下上演,最终却以中方告捷完美收场,这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制造迈向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勇气。
由来 中欧角力产业格局
为这场洋官司寻找来由,中欧双方围绕世界产业格局调整中的角力与争夺,或可成的注解。喧嚣一时的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跻身制造业强国仍需克服的诸多障碍。
这些障碍,尤其是在全球打火机生产从欧美、日韩转移到中国之后,便不断以贸易纠纷的形式反反复复地表现出来。
早在中国加入WTO以前,欧盟就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两次对一次性打火机的进口加税;美国则在1994年全面实行CR法案,当时几乎把所有温州打火机逐出美国;1998年,欧盟仿照美国提出CR法案,到2003年底将进入实施阶段。
入WTO后,卸去关税压力的中国打火机产业,极大地释放了其低成本优势,这更加剧了原有产业格局获益者的担忧。
“事实上,在欧美两大市场的一系列案子背后,都有个竞争对手作为发起人。在欧洲,温州打火机的对手是BIC公司;在美国,对手是名声很响的ZIPPO公司。”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说。
2001年9月,欧盟终于步美国的后尘,对温州打火机启动CR程序。温州打火机协会和行业“领头羊”带领企业奋力反击。协会负责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率先组织中国“民间团”,大胆走出国门,前往比、德、法、意等欧盟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所属的欧盟标准委员会等,进行十多次多边会谈,向对方作面对面的陈述抵制。
“此举出乎欧盟有关机构和欧洲BIC等打火机制造商的意料,对其产生一定的震动。”当时担任“民间团”发言人的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回忆道,“但最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欧盟的决策。”2002年5月,欧盟作出决议,通过了CR法规。根据欧盟有关规定,这项技术壁垒法规给予两年的过渡期,至2004年正式生效。
可欧盟方面对两年后方生效的CR法规急不可耐,便鼓动欧盟启动反倾销程序,对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以期在短时间内挤走中国的打火机。
2002年6月27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起诉讼的目的很明确——通过对中国企业征收高昂的反倾销税,把中国打火机关在欧洲市场大门外。而温州是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基地,当时一年光出口的打火机就有5亿只,其中出口欧洲的将近30%。
应诉 这铁定是一场硬仗
“这铁定是一场硬仗。”应诉还是放弃?洋官司面前,身为协会会长的周大虎站了出来,很快募集到了200多万元的应诉资金。
2002年7月5日,协会召集各个打火机厂商在温州开会。中国外经贸大学的相关专家组织现场讲座,通报情况和WTO规则,并聘请精通WTO事务的律师蒲凌尘积极应诉。组织会议同时,协会还组织应诉企业,以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以大虎等15家企业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
时任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秘书长的林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反倾销案起诉的要件有两条,一是对方价格有倾销嫌疑,二是对己方的相应厂商造成损害。而应诉的要点同样是在这两点上做文章,其一要证明产品价格完全是由市场形成的,其二是证明自己的产品并未对相应的厂商造成损害。应诉时只要证明其中一点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构成倾销。
当时温州打火机行业积极组织15家企业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并指出温州出口欧盟的打火机与BIC等公司的打火机本质上有区别,前者是金属可充气打火机,后者则是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两者于材料、工艺、结构、档次及价格大相径庭,故中方不存在对欧洲打火机造成产业损害,而且内地打火机产业为民营企业,不存在政府补贴问题,故产品不属于“低于成本销售”的倾销范畴。
此外,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坚等提出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诉讼目标,以规范化经营为后盾,要求公平计算产品的真成本,继而以此否定倾销。
欧盟官员于2002年9月至12月之间多次到温州,对东方、尼博贸易等企业进行产品、销售、财务等严格核查,并对应诉企业提出的意见及事实予以理解和认可,再向欧盟报告。
2002年10月上旬,欧盟宣布包括“东方”等在内的5家(其中宁波四家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打火机企业,其申请目标全部获得通过,为内地企业打赢这场洋官司奠定基础。
正当社会各界都为温州打火机的应战欧盟反倾销的前景捏一把汗之时,一些好消息最终频传温州: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协会正式向欧盟撤诉;2003年9月11日,欧委会正式发布终止对中国等国打火机实行反倾销调查的公报。
启示 只要有理就要坚持
当人们尚未来得及看清中国打火机应对欧盟反倾销的全貌时,欧盟为求自保、匆忙撤诉,结束了这一喧嚣一时的反倾销案,但这却给了整个温州打火机行业长期值得反思的机会。
“欧洲打火机厂商之所以主动撤诉,一方面是因为欧委会的初步调查对它们并不有利,且中国企业也有证据显示欧洲的打火机产业并未受到‘产业损害’;另一方面,欧洲打火机产商担心‘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因为一旦败诉,欧盟将实行新税率,过去对中国某些打火机厂家(不包括温州)征收的反倾销税将被取消。”林嵘表示,“这点告诉我们,只要有理,就要坚持到底。”
2003年9月29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论坛。周大虎受邀到会演讲,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介绍了温州打火机协会领导行业抵制反倾销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界、经济界、新闻界的高度称赞。
周大虎认为中国打火机行业赢得有理有节。他对在场记者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和小商品企业本是一盘散沙,但是,团结就是力量。协会要走在前面,团结大家一致对外。这场旷日持久的抗争、较量也启示“洋官司”,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真理在,就不要放弃自己的机会和权利,这就能取得主动权。打赢这场‘洋官司’,我们从中也初步学会了WTO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今后要成为应对反倾销的赢家,首先是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这样才能有应诉的资格,才能得到国际贸易法则的保护。”
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悄然被推到前台,在应诉反倾销中唱起了主角,其步伐远远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开创了中国应诉国际反倾销的先河。
林嵘表示,“协会的中介作用和这些创举,有效地解决了应对反倾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真空’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非常赞赏,由协会出面应对反倾销,对中国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来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博鳌亚洲论坛会长龙永图称,发挥协会团结作用,把企业组织起来,才能有战斗力,才能在应对反倾销上做得更加漂亮,从而在抗辩中获胜。外经贸大学教授张汉林认为,通过协会,可以建立预警机制。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经对温州打火机协会赞之:团结、联合、规范、开拓……
回顾2002年至2003年间,从一开始,庞大国际组织欧盟委员会突然对中国小小的打火机实行反倾销调查,犹如泰山压顶,到最后反倾销自动撤销,好比大海退潮。看似一场“国际玩笑”,温州打火机却赢得并不容易。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制造面“壁”中,走向成熟征途上的一串清晰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