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轿车将以降价换生存
——2009年汽车细分市场展望之一
●政府采购用车被压缩,最受冲击的是中轿车
●中轿车主流车型的价格会降到15万-20万元
●“一切皆有可能”,中轿车谁先出牌谁主动
李先生是北京一位在某跨国公司工作的职员,一直想换一辆2.0升左右的轿车。在观望了一段时间以后,至今仍然没有出手。他对记者谈了他的烦恼,自
己看中的车,价格还有些虚高;而没有看上眼的,即使降了3万5万也不会去买。
这位李先生所谈的,恰恰是国内中轿车准消费人群的普遍看法。
早在2008年底,广汽丰田就在北京的平面媒体上打出:“圣诞新年大酬宾,09款凯美瑞18万元起”,号称要“树立北京全新中车性价比标杆”。
但是,18万元起的凯美瑞就是中轿车的“底儿”吗?就是什么“性价比标杆”吗?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谁在驾驶中轿车
中轿车,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划分当中普遍认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标准,也被称作B级车。“B级车”的车身长度在4.7米左右,轴距在2.7米左右,发动机排量在2.0-2.4升,也有少部分达到3.0升。代表性的车型先期有别克、雅阁和帕萨特,后来又涌入凯美瑞、迈腾、蒙迪欧、天籁等。
在国内,中轿车的用户大致来自3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采购用车及各企事业机关单位,也是中轿车宗的生意。在以往的十多年间,正是这部分以公务商务为主的公款消费,高高地托起了中车的价格。
其次是私人用车,也有两部分车主: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业主,外出谈生意或接待客户不丢“面子”,自家出行也很舒适;另一部分是大中城市的白领,大都是由中级车(A级车)升级而来。由于是“自己花钱自己用”,这个消费群体显得会比较挑剔。如前文提到的北京李先生就是这样的准车主。
第三是某些大中城市的出租车等,这类车型配置低、价格也低,但是要省油、易于维修、皮实耐用。但是,这部分用车对汽车的价格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企业层面上说,中轿车是汽车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来源,甚至是支持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产品,如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广汽丰田都是靠这一细分市场起家的。因此,中轿车市场就是他们的命脉所系,没有哪个企业敢对此掉以轻心。
中轿车“腹背受敌”
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中轿车市场正在改变。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这种变化愈加剧烈和迅猛。
市场的变化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采购用车将被大大压缩,最受冲击的就是中轿车。由于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及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压缩行政开支中比较容易落实的,就是减少或推迟公务用车的购买;再加上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的购车换车也有一定的收敛。
其次,在私用为主的中轿车市场上,消费者不但要求其性能提高、空间改善、质量更好、节能环保、维修保养方便,而且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价格。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使这一细分市场不断扩大,甚至弥补公务用车减少所形成的市场空间。
第三,受上下两个相邻车型的挤压,中轿车已经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中级轿车(即业内所说的A级车)中,主流车型如速腾、明锐等市场实际销售价已经降到11万-13万元区间,为中轿车腾出相应的空间。
同样,中级轿车(同为B级轿车的品牌车型)的价格调整,对中轿车形成打压态势。如刚刚上市的奥迪A4L,2.0T FSI发动机车型的一款车型已经低于30万元,之后推出的1.8T FSI发动机车型也许会在25万元左右。
最后,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充,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厂家具备了控制成本的能力,也就具有大幅度降价的可能。如雅阁、凯美瑞、帕萨特领驭等年销售10万辆以上的,已经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另外,无论是一汽-大众迈腾,还是蒙迪欧致胜,这几个雄心勃勃的车型上市后,大都没有达到既定的销售目标,这种压力是企业难以承受之重,也有可能以较大的规模去拼效益。
如果说,之前的中轿车市场还被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厂家商家更愿意坐享丰厚的利润,那么,现在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
降价是必然选择
2008年,中轿车的实际销售价格大多严重背离厂家定价,属于“便宜卖了”。年底,曾经的销量——雅阁在北京降价3万元左右,其他如迈腾2.0TSI更有低于原车价4万多元。表面上看是商户们在“赔本赚吆喝”,实际上是得到了厂家的“默许”。
目前中轿车市场上大约有30个品牌的上百款车型,但是真正有价格影响力的,只有雅阁、凯美瑞,或者即将面世的改款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也许只有他们价格调整的表率行为,才能进而影响整个中轿车市场。之前,马自达6的所谓“再加一万,由A进B”,并没有引起轰动效应,就在于它并非主流产品。
至于那些品牌不济、口碑不佳的边缘车型,即使降价也不会奏效。如三菱戈蓝的降价幅度长时间在4万-5万元,依然难以挽回败局,在去年有的月份销量不足100辆;加上之前上市的东风悦达起亚远舰,去年月销量不足1000辆。相信在2009年还会有多个车型归入“鸡肋”行列。
历史的看,广州本田雅阁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好的销量,关键在于第七代雅阁上市时,厂家一次给出约4万元的降价。可惜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再有这样的“大手笔”。
那么,中轿车的合理区间何在?笔者认为,以积极参与竞争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成本,再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2.4升排量发动机的车型应该在17万-20万元,2.0升排量发动机为15万元左右。当然,这里所指的是主流车型,那些边缘车型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去“抢市场”,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本月初,某企业为一款中轿车出手2000万元请奥运代言,从这一“大手笔”来看,中轿车的利润依然非常丰厚。由此可见,中轿车在2009年的恶战已经不可避免。
在目前的中轿车市场上,谁先“出牌”谁主动。否则,一味浑浑噩噩地混下去,当企业遭遇生存危机时,你还有机会吗?中轿车以降价换生存,恰恰是多个企业在2009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