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上涨抬高了购进价
据了解,目前国内国际化肥行情不利于淡储,这是企业热情不高的关键。自8月份以来,受国际化肥价格上
涨影响,国内化肥市场出现了价涨量增的走势,目前尿素出厂价普遍较7月份上涨了100元/吨,DAP及其他高浓度
复合肥价格则每吨上涨了100多元。按照国家化肥淡季储备的时间限制,承储企业必须在今年10月至次年3月前完
成采购和存储任务,而这一时段正值尿素出口关税较低、出口最旺,因而刺激国内肥价继续上涨,对承储企业入
市购肥极其不利。等到来年出口关税调高到30,虽然会减少化肥出口,但此时距承储企业最后入市期限(3月)
已为时不远。企业为了完成任务,将不得不集中采购。众多承储企业集中采购的结果,又必然导致国内化肥价格
维持高位或再度走高,增加采购成本和淡储风险。“累计800万吨的淡储量(也就是采购量)在短时间内完成,
国内化肥价格不上涨才怪!届时承储企业怎么办?不入市采购,完不成标的量;硬着头皮采购,那是非赔钱不
可!你说谁会自觉自愿地搞化肥淡储?”一家企业老总反问记者。
“化肥淡储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所以我们今年没有淡储计划。一旦正在检修的装置开始生产,除确保
省内化肥供应外,其余部分将伺机出口。”中石化湖南巴陵分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范壮志谈到淡储时这样对记者
说。
产能过剩降低了售出价
据了解,目前我国化肥产能,尤其是氮、磷肥产能已明显过剩,过去用肥旺季供不应求的内在因素已经消
除。在去年国内化肥,尤其是氮肥已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今年1~8月,我国化肥总产量又大幅增长了11.7,达
3766.5万吨(折纯),供大于求状况已十分明显。明年,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
广、缓控释肥示范推广、耕地减少等带来的化肥实际需求量的减少,将导致国内化肥(尤其是氮肥)供大于求加
剧。承储企业出于对国内化肥供大于求越来越严重、价格难以持续上扬的担心,会急不可待地销售承储化肥。加
上社会库存化肥、企业当季生产化肥,使社会供应量骤然增加,价格急跌,淡储风险增大,这也是不少企业对化
肥淡储的态度由热转冷的原因。
因此,一直热衷于化肥淡储、且在2004/2005年承储了15万吨化肥的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
年只和浙江农资集团合储了5万吨化肥。“如果不是浙江农资集团主承,单从商业利益考虑,我们连5万吨化肥也
不愿承储。”渭化集团市场与运销部薛三省部长坦诚地告诉记者。
优惠政策成了鸡肋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健全,对承储企业的检查和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今年还多了
个“省际交叉检查”,而给予的优惠政策却仍仅限“贴息贷款”一项,企业觉得不划算。一家企业的老总给记者
算了这样一笔帐:目前国家给予承储企业的贴息收益满打满算只有50元/吨,而企业淡储所需的贷款、仓储、搬
运、管理、库耗等一切费用,均须自己解决,并要自担化肥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前几年化肥价格持续走高,用
肥旺季时更加火爆。那时搞淡储,不仅利润可观,而且没有风险,这50元/吨的贴息是稳赚。但从去年至今,由
于化肥市场旺季不旺,甚至在承储企业可以销售化肥时出现价格急跌现象,使不少企业仅差价损失就达60~100
元/吨,即便算上国家给予的50元/吨贴息,仍要亏损10~50元/吨。“近几年仓储、劳动力等各项成本都在增加,
而国家给予承储企业的优惠仍是一点儿贴息,是否需要改变?遇到来年化肥价格急跌,承储企业亏损较大时,国
家能否给予适当补贴?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我们当然不愿再搞淡储。”这位
老总说。
“我们今年根本没有参与国家化肥淡储竞标工作,因为淡储风险越来越大,国家给的那点儿优惠,弄好了能
保本,弄不好企业还会被动赔钱亏损。”河北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处刘处长不客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