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已经走过了企业成人礼的海尔正好步入25周年。
1990年海尔将20000台冰箱运抵德国市场,这是海尔冰箱出口史上的个订单,也是海尔进入欧洲的元年。
从那一刻起,海尔在欧洲市场开始了长途跋涉。
25年后的2015年,当欧洲国家的许多卖场开始出现Haier品牌时,曾经被德国人拒绝的品牌在欧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25载风雨兼程,海尔经历、见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拒绝、困境到接受。
没有与生俱来的非凡。如果没有当初的拒绝或许无法激励海尔更好的立足于欧洲。面对以先进工业著称的德国乃至欧洲,海尔用技术、设计突破了过去被德国、韩国、日本垄断的家电疆界。
过去25年对海尔来说是一种孤单的旅程。在欧洲的很多家电卖场里,除海尔以外,甚少看到其他的中国家电品牌。
以事实为依据,我们无意诋毁其他中国家电品牌。在蓝科技采访的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上述六国的家电卖场或综合百货卖场时,我们只在意大利依稀看到了除海尔以外的海信空调、TCL电视。除此以外,在上述五个国家的卖场,海尔多少有些形单影只。
和韩国、日本品牌形成集团优势相比,中国家电要占领欧洲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仅是海尔的责任,更是中国家电业需要肩负的历史史命。
欧洲消费者从拒绝到信任,正是海尔祭起科技创新大旗、打造创客平台和从家电企业变身为互联网企业的过程。
时光短暂,但回忆很长。从往昔的尴尬到如今的拥趸,谁能说这不是海尔在欧洲25年青春岁月最耀眼的光环?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难以释怀。聆听欧洲消费者的肺腑之言,感受他们的期待,对于海尔,明天或将又是春暖花开。
对于海尔来说,25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蓝科技在欧洲采访期间,与海尔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基于海尔,他们改变了中国品牌的认识;基于海尔,他们对中国科技创新有了新的认知;基于海尔,他们强加于中国品牌的“copy”这个单词正在逐渐弱化。
其实,欧洲消费者不只希望看到海尔,更希望看到第二个海尔,第三个海尔。他们希望有其他中国品牌与海尔共同出现在欧洲市场,一如韩国的三星和LG。这不仅对中国品牌有更深的烙印,还会形成强大的集团优势。
只是,华为、联想与海尔成为欧洲消费者眼中的“三剑客”时,意味着中国家电品牌在欧洲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当有一天,中国家电“三剑客”扬眉欧洲时,那才是中国家电的胜利。欧洲消费者对韩国、日本品牌如数家珍及强烈的购买意愿,是中国家电品牌望尘莫及的。这是所有中国品牌都应该好好反思的。
在欧洲已经25岁的海尔正是风华正茂激情满怀,25岁的海尔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站在舞台中央,身后的欧洲消费者正在向海尔悄悄传递着什么。
体验带来的海尔魅力
如果不是朋友的介绍,海尔于他们而言仍然是陌生的。
拥有品牌忠诚度的欧洲消费者,不会轻易选择陌生的品牌。但他们敢于尝试海尔,是基于亲朋好友的介绍。对他们而言,敢于尝试就是对中国品牌的信任。
购买渠道不同,使用心得不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初次接触海尔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过去依附于他们眼中对中国品牌的怀疑消失了。尽管不能用完美形容海尔,但使用之后,给消费者带来了惊艳和期待。
我是在家电卖场看到的海尔双开门冰箱,然后买了一台。对我来说,选择海尔双开门冰箱,是因为喜欢这款冰箱的设计。我曾经过去过中国,知道海尔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所以,当我想买冰箱的时候,有想购买海尔的意愿。
但家里人有些犹豫。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任何中国品牌的电子产品,家里使用的是德国和韩国品牌。销售员给我的建议是,海尔冰箱质量、性能各方面并不差,可以放心购买。
其实我购买这款双开门冰箱还有另一个目的,因为我很快就要当爸爸了,这款冰箱容量很大。和同品类产品对比,能装更多的东西。总体而言,我还是比较满意这款冰箱的。
说来和海尔有缘,有一天去商场,正好遇到海尔平板促销。由于已经购买过海尔的产品,因此又购买了海尔平板。在使用过程中,总体感觉非常不错,超出我的想像。我对未来消费海尔产品,有了足够信心。总体来讲,我给海尔冰箱打九十分,另外十分的差距是品牌认知和推广做得还不够。
我的室友是一个中国人,在他的推荐下,我买购了海尔冰箱。如果不是室友推荐,我不会购买海尔冰箱。对我来说,我只知道中国的华为手机,除此以外不了解其他中国品牌。
有一次我和室友去商场准备购买冰箱,室友一直建议我购买海尔冰箱尝试一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中国品牌并不是欧洲人想像得那么糟,而且技术和设计跟欧洲相差无几。在他的劝说下,我买了海尔冰箱,结果不令人失望。要感谢我的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