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汽车前半轴销/农用车前驱轴销售
我们知道车无论是转向还是前进,都是通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作用来实现的,那摩擦(摩擦力的大小)的效果与什么有关呢?物理学说与接触面上的压力(轮胎所承受的车重)材质的摩擦系数和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面积有关。以后驱车为例,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车前进们的力,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转向的力,再看前驱车,前轮既要提供转向的力又要提供前进的力,而提供摩擦作用的接触面只有前轮(因为后轮是被拖动的,所以后轮不提供转向和前进的摩擦作用)与后驱车相比,提供摩擦作用的接触面积减半了,而前轮提供的摩擦作用要分出一部分给前进使用,提供给转向的就少了,所以前驱车相比后驱更容易发生转向不足
虽然很多人都是前置后驱(FR)的忠实粉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大马路上的小轿车、MPV,甚至城市suv,绝大部分都是前置前驱(FF)的。
汽车为何需要前置前驱?
顾名思义,前置前驱就是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ront-engine Front-wheel-drive)的意思。如果说前置后驱是将汽车推着走,前置前驱就是将汽车拉着走,相比之下,“拉车”似乎才是历史的选择。回想一下牛车、马车时代,车不都是拉着走吗?也许你会说,牲口都没有手,没办法推,只能拉,人类推车的历史不也挺悠久的吗?好吧!我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喜欢推车,但无可否认的是:车子被拉着走的时候,比较容易控制行驶方向,同时还更容易越过沟沟坎坎。不信你试试?
虽然我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令前置前驱大行其道的直接原因并非以上,而是尺寸和空间。上期“汽车教室”我们说过,前置后驱有个硬伤就是太占空间,但如果采用前置前驱,发动机和紧凑的传动系统都在车头处,乘员舱可以又大又规整。不过,这个优点只有在人们对车子的空间比较敏感时才会显现出来。其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置前驱这种布置形式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的汽车普遍尺寸很大,人们并不担心空间问题。二战结束后,恢复中的欧洲人民意识到:大车真的太了!于是,小巧但空间利用率高的雪铁龙2CV和MINI大放异彩,前置前驱的优点次被广泛认可。
如果说2CV和Mini只是让人们认识到前驱的好处,那么后来的高尔夫就真正让前驱成为大潮流。上世纪七十年代,汽油涨价,经济不景气,但汽车厂家又想卖更多的车,路子只有一条:让汽车廉价、省油,必须实用但不能简陋。其中成功的代表就是前置前驱的大众高尔夫,也就是从那时起,前驱开始不断蔓延,由小车逐渐往大车发展,一些中大型豪华轿车甚至部分轻型商用车也已经采用前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