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特别是IOS和Android系统的崛起对传统行业的颠覆,金融信息化发展迅猛发展,移动金融成为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
2015年1月13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移动金融是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近几年“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种种有利背景之下,移动金融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浪潮。前有家喻户晓的支付宝、微信,后有苹果推出的Apple Pay、三星收购LoopPay推出的Samsung Pay。就连传统银行业也不甘示弱地推出自家银行的对外服务移动产品,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理财投资……
艾瑞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超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约为2011年交易额的80倍。其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以69.6%、17.8%和3.3%位居第三方支付市场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13年、2014年两年爆发式增长,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8万亿元。
移动金融类APP成重灾,安全状况触目惊心
随着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行业相继进入移动市场,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开始频繁爆发。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从2013年的1.26亿增至2.68亿,而存在支付风险的用户占比达到21.8%,超过5800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支付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各种恶意山寨应用泛滥,用户一旦下载,金融账号、密码就会轻易被窃取;来历不明的免费WIFI也使用户移动支付环境危机四伏……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被手机病毒感染的用户超过8900万户,因为手机信息泄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到100亿元。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手机支付安全报告中提出了当下移动支付安全三大威胁,其一是电商支付App染毒最深,其二超6成手机支付病毒会联网,其三是二维码成支付病毒传播关键渠道。截至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00%,手机支付安全风险也呈几何增加。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分析发现,从2013年初至2014年2月,针对移动支付工具的恶意攻击表现极为突出,增长了312%,受害者损失大大超过以往。
移动端金融支付类应用加密成破局关键
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的背后,则暴露了整个行业对移动金融安全重视不足的现状。由IBM安全部门赞助的《移动应用不安全状况》报告称,在所调查的400家受访企业中,50%表示他们的移动应用开发预算中没有用于安全的预算,而40%称他们没有扫描器移动应用中的漏洞。
这里很大一部分问题在于以安全方式构建这些移动应用的成熟度,“如果这些漏洞被利用,那么你放在这些设备中的业务数据和客户数据都将面临风险。”针对这个问题,爱加密的安全研发人员建议企业将开发中的安全问题来交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安全厂商来完成。
“在爱加密接触的客户中,大部分企业表示除了预算,更大的问题是涉足安全领域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进行开发维护和安全技术升级。而我们则有一套成熟的安全方案来满足不同客户的安全需求,定制适合他们产品的安全解决方案,包含移动金融业、手机游戏,大型移动办公等行业。”
作为国内的移动安全领域服务厂商,爱加密已为众多银行、支付及大型上市手游公司提供了定制化的移动安全保护服务。团队独创设计的“DEX加壳+so库保护+混淆”三层保护技术,化的保护移动金融类APP的安全。在制定方案之前也都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应用全方面进行专业的安全评估,确保所制定的方案可以全方位、专业化地保证App的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爱加密的技术在手机适配上是目前秀的,测试手机超过1000款,兼容性得到完美保证。而且还全面支持安卓ART模式,使用加密后应用运行时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