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众多轻工产品都通过徐州市场这个销售“绿色通道”走向全国各地。睢宁的中国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统计,去年,徐州的中国结产值为4.2亿元,主要通过徐州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及全世界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徐州人做的中国结。小小的中国结通过徐州强大的产品辐射力做出了一个大市场。
睢宁:中国结的发源地
徐州的中国结生产起源于睢宁县。徐州素来有中国结之乡的称号,村民们手脚比较灵巧。1990年,村民王华媛的丈夫不幸脚被摔断,为了生计,王华媛从徐州新天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老板那里讨来了一份为龙泉宝剑把配“小八结”的活,三四年后,王华媛家会做“结”的名声渐大起来,找他做活的人开始增多。由于忙不过来,他就请了几个人帮忙,于是带出了一批会做“结”的人。1995年,同村的李潇潇瞄准市场,做起了中国结,在徐州市场一亮相,竟然非常俏销,雇了四五十个工人帮忙加工还来不及,旺季时要请七八十个工人,年产值很快达到500多万元。眼看着李潇潇一家走上了勤劳致富路,许多人也利用徐州新天地工艺品有限公司这个便利的销售渠道,纷纷开始做起了中国结。
目前的睢宁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中国结。据睢宁县一位专门从事中国结生产的经营户介绍,去年该村中国结的产值达4000多万元,的户年产超千万,10多户人家的产值超百万。做中国结的熟练工日收入高的可达百余元,即使是一般的老年人收入也在二三十元左右。
在睢宁县的带动下,周边县市也相继做起了中国结,目前的睢宁县,从事中国结生产的就占了60个村,63%的农户从事中国结的生产加工。就连邻近的丰县、沛县、铜山等地也学着睢宁开始从事起中国结的生产经营。来自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千余名务工者还租房从事中国结的生产加工。
徐州新天地工艺品有限公司:中国结的领头羊
在徐州,提起中国结带来的产业效应,大家都会说起徐州新天地,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徐州新天地,也根本诞生不了今天的睢宁县家家户户从事中国结生产的情形。
在徐州,专门从事销售徐州新天地中国结的摊位有170多个,占市场从事该行业摊位的近80%。这些摊位大多是徐州新天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直销摊。这些摊位在承担着销售产品主作用的同时,也是收集市场信息,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一个重要平台。
据介绍,徐州新天地的中国结目前已有400多个品种,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这些经营户仍然努力在推陈出新,通过一些新款花型来获取市场的青睐。去年刚刚荣获司法局铸就的阳光企业、“三十佳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的徐州新天地工艺品有限公司,特别善于创新中国结的款型。他于1995年到睢宁市场租摊经营中国结,在摆摊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他先后设计创新了304个中国结新品种,许多产品都成了市场上的畅销货。2011年,他投资创办了自己的工厂。http://xzxintiandigy.cn.alibaba.com/=
在睢宁徐州新天地,记者见到了中国结大王的薛强显示。她快人快语地告诉记者,中国结目前的销售情况虽然不及前两年那么火爆,但依托临沂、义乌市场的强大客流,经营状况还不错,尤其是外向度不断提升的中国结市场,为中国结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现在外贸生意明显增多,主要是一些华人居住较集中的美国、东南亚的客商。
现在,睢宁有许多经营大户不仅从事中国结的生产、销售,而且还购置了机器,开始生产中国结的原材料,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省市各大领导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强扶持引导,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一进入腊月,节日的气氛就日渐浓郁,人们的眼中都洋溢着对节日的热切期盼。这热烈的气氛不只是体现在人的身上,春节期间,商业活动也被烙上了春节的烙印。走在新年的大街上,满眼都是各种红色元素的广告装饰:中国结、灯笼、吊钱儿、镶着金色装饰的鞭炮等装饰物在各处悬挂,给人以热烈、幸福的感觉,同节日气氛非常契合。因此,红色已经成为商家打造新年视觉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了装饰外,春节的各种元素都被吸收到广告的创意中,在大型连锁快餐企业麦当劳的宣传片中,一只年兽成为整个系列宣传片的主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兽是一只在除夕夜出来骚扰人们的野兽,但在这个系列中,年兽以一个向人们索取食物的捣蛋鬼形象出现,不过,新年的焰火和红色的红豆派等元素,让它的努力一次次地失败。这也符合中国新年除夕放鞭炮、挂红灯笼驱赶年兽的传说。有趣的情节设计、宣传创意同中国古代传说的完美结合,使整个宣传片成为新年广告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春节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团圆。我们中国人是很重视新年同家人团聚的,因此,新年推出的广告作品都会重点围绕着团圆来做文章。跨国食品巨头百事公司为旗下产品拍摄的春节广告视频中,以温情元素做主打:一群人在回家过年时遇到道路塌方,整车人被困在人迹罕至、大雪封山的环境中,在这样一种逆境中体现人们的友爱、乐观和坚持,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视频还运用《我们是一家人》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歌曲,唱词同电影中素昧平生的人们互相鼓励、坚守希望最后脱险的情节相呼应,对家的向往、战胜困境的信念,均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了广告的效果。